第259章 溯源
翰林院典籍库的鎏金柜门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崔月隐手中的水晶镜片对准天禧年间的金榜题名录,镜片边缘的银框突然凝结出一层细密的霜花——这是《云林石谱》记载的\"寒玉现真\"异象。陈砚秋的断簪在青砖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簪尖所指的方位,金榜末页的装订线正渗出靛蓝色液体,将\"王珩\"二字晕染得模糊不清。 \"寅时三刻,墨色变异。\"崔月隐的声音像是从卷轴堆深处传来。他展开的米芾《书史》不是寻常刻本,而是用科场黜落卷衬纸誊抄的密档,记载着历代状元笔迹的鉴别要点。当他将水晶镜片贴近金榜的朱砂印时,印文突然浮起细小的金属颗粒——这是混入印泥的磁石粉,遇银即组成北斗七星状。
薛冰蟾的银刀插入卷轴柜缝隙。刀尖挑出的不是虫蛀的纸屑,而是半片干枯的状元笺——笺上\"第一甲第一名\"的\"一\"字运笔与金榜其他文字截然不同。对着烛光透视,可见纸浆纤维里嵌着极细的银丝,丝线上每隔三寸就系着片刻有日期的指甲,最早的那片标注着\"淳化三年锁院夜\"。
\"看这笔势。\"赵明烛的异色瞳孔在昏暗中收缩。他手中的浑天仪残环突然吸附到金榜边缘,环上刻着的状元姓名渗出黑色液体。当液体流经\"天禧三年\"条目时,\"王珩\"二字的竖勾突然扭曲变形,露出底层被刮去的原始姓名——\"崔沅\"二字依稀可辨,这正是当年被黜落的寒门举子之首。
卯时的晨光透过窗棂。崔月隐将水晶镜片转向金榜纸缘,在四十倍放大下,可见每处转折都有细微的描摹痕迹——这是典型的\"提线书法\"特征,即先由他人写好字样,再由状元依样誊抄。更骇人的是,这些描摹线的墨色中混着朱砂与金银粉,正是韩似道奏折专用的\"蟠龙墨\"配方。
\"验装裱。\"薛冰蟾的银刀突然划开金榜绫边。夹层中露出的不是寻常衬纸,而是张用鱼鳞纸写的密档:\"天禧三年四月十七,韩侍郎亲誊金榜,原卷付丙\"。纸背的指印与楚星河胃中蜡丸封皮的血渍完全吻合,而墨迹未干的添注写着:\"靖康元年榜,当如法炮制\"。
辰时的钟声震得鎏金柜门微微颤动。陈砚秋的断簪突然吸附到金榜某处折痕,簪尖刮落的金粉中露出暗刻的西夏文字:\"文运北移\"。当赵明烛用浑天仪残环照射这些文字时,环上浮现出用磁石粉绘制的脉络——显示历代金榜修改者与辽国\"七杀墨坊\"的隐秘关联。
\"纸源有异。\"崔月隐的水晶镜片聚焦到金榜纸张。这种特制的\"澄心堂纸\"本该洁白如玉,但在镜片下却显现出无数靛蓝色纤维——与岭南鬼贡院地基挖出的磁石矿同源。更诡异的是,当镜片角度变化时,这些纤维竟组成微型的黄河决口图,溃堤点正是当年状元籍贯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