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初见 作品

第四十四章 赈灾 - 3

第二天不是朝会日,拓拔濬早起一个人孤零零地吃着早饭,心里一边盘算着今日还有几个大臣要见,一边发愁该怎么去哄阿依。早晨原该是头脑最清楚最好用的时候,今天早上他却觉得自己一脑袋浆糊。正在心烦意燥,宫里忽然来了人传旨。皇帝下旨,封他为行巡使,翌日押送赈济粮六千石,前往山阴县赈灾。行巡使一职责任重大,需由身份尊贵之人担任,他身为亲王,出任此职倒也合适。而京城有资格担任行巡使的当然不止他一人,可赈灾这种苦差事落在他的头上,显然也是皇帝折腾他的手腕,不足为奇。但奇怪的是,圣旨的最后还加了一句:于阗公主随行。

皇帝下旨要阿依随行赈灾,阿依自然也不能继续闹脾气,开了院门接了旨。等传旨的太监走了,江成奇道:“从来没听说行巡使出京赈灾还要带家眷的,还指定要带良娣去。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拓拔濬心里稍一思忖便知道皇帝打的是什么算盘,但阿依就在身边,他不想说出来让她害怕,只冷笑了一声,示意江成不要多嘴。然而阿依低头想了想,竟直接道破:“皇帝想杀你。”

“什么?”江成惊得睁大了眼睛。

阿依继续说:“带着我,到时候就可以把一切都推在我这个扫把星的头上。是我克死了王爷,与旁人无关……”

“仙姬!”拓拔濬打断了阿依的话。“此行危险,我会奏明皇帝,就说你体弱有疾,不宜随行。”

阿依抬眼望向拓拔濬,反问道:“殿下是真的相信我的命格和您相克?怕我随行会对您不利?”

拓拔濬语塞。他明白阿依心里的气还没消。可若是平时,顶撞他几句也就顶撞了,原本也是他有错在先。可随行赈灾这件事,不仅要面对灾民的混乱场面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还要应对物资匮乏带来的种种困难,本就是个苦差事。再加上明知皇帝要拿她的命格做文章,他是真心舍不得让阿依跟着他去涉险。耐着性子道:“你知道我从来不信这个。只是……”

“那殿下就多带些护卫吧。皇上原本就对您不满,殿下犯不上为了我去抗旨。”阿依的声音很平静,脸上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快,但不知为何,这话听在拓拔濬耳朵里,他就是能感受到阿依平静的语调下,似有暗流涌动。他也知道此时该去道歉,哄哄阿依,缓和二人关系。但次日便要出京赈灾,一应事务繁杂,尤其是与大司农卿交接赈灾粮款,必须亲自过目,半点都不能马虎。还有今日约见的几位大臣,原是早前便定下的,实在不好爽约。他只能强压下心头那丝愧疚,先应眼前要务。只能指望出京赈灾的一路上,再找机会去缓和关系了。

等一切安排妥当回到王府时,夜色已深。虽然知道望舒苑的院门不会再故意为他上锁,但明日启程,一路辛苦,今夜也该让阿依好好休息,实在不是谈话的好时机。于是便径直回了明英阁。江成见他回来,上前伺候他脱下外衣,挂到一旁,又递上寝衣。拓拔濬见他行动不大爽利,嗤笑道:“看来管家的鞭子没有留情。”

江成赔笑道:“奴才透漏了王爷的秘密,理应受罚。”

拓拔濬系好衣带,笑着盯了他一眼,道:“行了,明天让江辅随本王出京,你留在府里养伤吧。”

江成连忙道:“不用不用,奴才皮糙肉厚,这点伤过两天就好利索了。殿下出京赈灾,前路凶险,奴才不跟着实在不放心。”一面说着,一面将面巾在水盆里洗净递上。

拓拔濬接过来擦了把脸,眉心微曲,道:“让你留在府里也不尽是为了让你养伤。良娣说的对,此番出行怕是难免凶险,本王必须多带些护卫。但这一去,只怕没有一两个月也回不来,王府里的防备不能松懈。本王会让玄影带十个暗卫留在府里。另外京里必须留人盯着,有事还要传递些消息。你留下,有什么事你们两人也能商量着办。本王在外,不过就是一些起居的事务,江辅一人足够了。”他把湿帕递还给江成,在床边坐下。

江成跪在床边伺候拓拔濬脱了靴子洗脚。想了想,也同意拓拔濬的话,答应道:“也对,有良娣随行,殿下的起居事宜就不会有疏漏。殿下您不知道,今天您出门办事,您明日出行的行装,全是良娣一人收拾打点的。那般细致妥帖,奴才和江辅看了都自愧不如。”

拓拔濬瞪了他一眼,好笑地问:“你们还想跟良娣比贤惠体贴?”

江成意识到自己失言,笑嘻嘻地作势自己掌嘴,道:“那奴才自然是比不了的。”顿了顿,又甚是真诚地说:“不过殿下,奴才斗胆说句话,良娣对您也算得是一片真心。起初奴才也担心,良娣出身成周公府,又和万家二公子有过牵扯,怕她对殿下不是全心。尤其是她刚进府的时候,奴才看着您对她百般偏宠,但她对殿下的态度却总是那么不冷不热的,奴才还怪替殿下不值的。可最近这段时间,良娣对殿下的态度明显真诚热情了许多。奴才看得出,近些日子殿下您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其实这次的事,殿下换个角度想,良娣敢对您任性发脾气,正因她真正在乎您。奴才虽然不知道良娣是为什么跟殿下置气,但良娣心性良善,殿下不如降尊纡贵哄一哄,相信没有什么说不开的矛盾。”

拓拔濬叹了一口气。他明白江成的意思,可这次的事又实在无法说于旁人。因此终究也没有接江成的话,默默倒进床帏睡去。任由江成快速地收拾了水盆衣物,轻手轻脚地下楼去了。

第二日卯时,赈灾队伍正式启程离京。尽管圣旨中明确提到朝廷将拨付六千石粮食用于赈灾,但交到高阳王手上的,仅有不足三千石。对此,大司农卿张黎昨日在交接时表达了深切的歉意,并承诺将加快从各州县调集剩余粮食,尽快弥补缺口,并安排人员押送至灾区。这位大司农卿为人正直,也是这次宫廷丑闻之后暗中向高阳王示好的官员之一。因此,拓拔濬对张黎的难处表示理解,也相信在他离京期间,张黎会尽全力调配赈灾粮草。为了表示歉意,张黎还特别将手下最得力的度支郎中源贺推荐给高阳王,让他随队共赴灾区。度支郎中有调度钱粮之权,源贺又有过赈灾的经验,必要时可以协助高阳王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