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349章 图书馆的静谧时光与夕阳下的剪影

初夏的阳光已经初具规模,透过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被切割成一块块明亮的光斑,慵懒地铺洒在深色的木质长桌上,空气里浮动着细小的金色尘埃。临近期末,图书馆的氛围比平日更添了几分肃穆与专注,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极轻的键盘敲击声、以及偶尔压抑着的咳嗽声,构成了这里独特的主旋律。靠窗的一张大桌子旁,江韵华和许清瑶各据一方。桌面上摊开的,是几本厚重的高二下学期物理和数学的复习纲要,还有一堆写满公式和演算过程的草稿纸。江韵华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中性笔,目光死死盯着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题,题干复杂,图形交错,他感觉自己脑中的电路图似乎也打了结。

许清瑶则显得从容许多。她面前摊开的是生物笔记,娟秀工整的字迹配以清晰的图表,正在梳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对比区别。阳光恰好落在她微微低垂的侧脸上,勾勒出纤长浓密的睫毛和挺翘的鼻尖,神情专注而宁静,仿佛自带一层隔绝喧嚣的柔光滤镜。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江韵华面前的草稿纸又废了两张,那道题依旧顽固地没有头绪,焦躁感开始像小火苗一样滋滋地往上冒。他有些泄气地往后一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动静惊动了对面的许清瑶。

她抬起头,目光从复杂的细胞分裂过程中脱离出来,落到江韵华那张写满“生无可恋”的脸上,又扫了一眼他面前那道画满了各种无效辅助线的物理题。她没说话,只是安静地伸出手,指尖轻轻点了点他摊开的习题册旁边空白处。

江韵华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把习题册往她那边推了推。

许清瑶拿起笔,并没有立刻演算,而是先仔细地将题目从头到尾默读了一遍。她的阅读速度很快,眼神专注,偶尔会用笔尖在某一句条件上轻轻划一下。片刻后,她抬起眼,声音压得极低,却清晰得如同耳语:“你卡在哪里?是洛伦兹力方向的判断,还是感应电动势叠加后的总电路分析?”

她的问题一针见血,直接点破了他混乱思绪中的核心纠结点。江韵华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立刻指着图形中一处磁场与导体棒运动方向错综复杂的地方,苦恼地低声道:“这里……这个夹角,还有这个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我总是判断不准,一错后面全完了。”

许清瑶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她没有嘲笑他的卡壳,也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拿起尺子和笔,在干净的草稿纸上重新画了一个简化版的示意图,线条干净利落,关键点标注得清清楚楚。

“先别想那么复杂,”她的声音依旧很轻,带着一种能让人心神安定的柔和力量,“把运动分解开看。这一段的切割,单独分析;转过这个角度后,又是另一种情况。把它们看作串联的电源……”她一边说,一边用笔尖引导着他的视线,一步步拆解着那个令人头疼的物理模型。她的讲解条理分明,逻辑严谨,甚至比教科书上的标准解析更易于理解,因为她完全是从他困惑的那个点切入的。

江韵华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神跟着她的笔尖移动,脑中那个纠缠不清的线团被一点点耐心地捋顺、解开。“……所以,这里的电动势应该是这样代公式……”她写下关键一步,然后停下笔,抬眼看他,“后面呢?你自己试试看?”

醍醐灌顶。江韵华只觉得堵塞的思路瞬间畅通,他接过笔,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下去,之前的滞涩感一扫而空,笔下流畅了许多。许清瑶就安静地看着他算,偶尔在他某个细微步骤略显犹豫时,会用眼神或者一个极轻的点头给予无声的鼓励。

当他最终得出那个与答案一致的结果时,几乎要忍不住握拳低呼一声,但立刻意识到身在图书馆,只能强行压下兴奋,抬起头,看向许清瑶的眼睛亮得惊人,里面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钦佩。“通了!完全明白了!清瑶,你太厉害了!”他压着嗓子,语气里的兴奋却掩不住。

许清瑶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带着点小得意的弧度,像是阳光下的湖面泛起细微的涟漪,明亮又柔和。她没说什么,只是伸出食指,轻轻抵在唇边,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眼神里带着一丝俏皮。然后,她重新低下头,继续看她的生物笔记,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江韵华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他看着她重新沉浸在学习中的侧影,阳光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那份专注和聪慧,以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耐心与温柔,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层层叠叠的涟漪。他忽然觉得,这个午后,连同这道曾经可恶至极的物理题,都变得无比可爱起来。他深吸一口气,也重新投入战斗,感觉效率倍增。

图书馆的另一端,靠近期刊阅览区的安静角落。林雪萍和江明华坐在一张较小的方桌两侧。林雪萍面前是几本最新的生物学科核心期刊,她正在为下学期的选修课《现代生物科技前沿选讲》搜集和筛选最新的教学案例材料,不时在笔记本电脑上记录着什么,神情认真专注。

江明华则对着他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他那个旧社区改造项目的深化设计图。他戴着耳机,指尖偶尔在屏幕上缩放、标注,眉宇间是工作时的凝神与严谨。他的工作室最近接了这个颇有意义的项目,如何在不破坏老社区原有生活脉络的前提下,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实用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是他最近反复思考推敲的核心。

两人各忙各的,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那种氛围却奇妙的融洽和谐。偶尔,林雪萍会因为看到一个有趣的研究案例而微微挑眉,或者轻轻“咦”一声,江明华便会从图纸中抬起头,投来询问的目光。林雪萍便会将期刊转过去,指着那处,低声和他简单分享几句。江明华即使不完全懂那些专业术语,也能从她的神情和语气里感受到那份发现新知的乐趣,他会认真倾听,然后给出一个“很有趣”或者“这个角度确实新颖”的反馈,眼神里带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