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285章 礼堂演讲与咖啡馆的老照片

春末夏初的风带着温热的泥土青草气息,穿过校园主干道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树叶沙沙作响,筛落下细碎跳跃的阳光斑点。空气里鼓荡着一种近乎沸腾又掺杂着离愁别绪的年轻气息。高三的学长学姐们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连课间休息时步履都带着风雷之势,眼神坚定又急切。而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一种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开始滋生,尤其是那些即将接过学校重要活动接力棒的佼佼者。

 学校百年校庆的系列活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其中一项“薪火相传,砥砺同行”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会将在周末举行,请回了数位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往届学长学姐。作为活动的预热和高二学生代表精神的展现,校方特意安排了一场由高二年级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参与的演讲预演。地点选在了庄重恢弘的大礼堂。

 宽敞的礼堂后台,巨大的深红色丝绒幕布隔绝了前方观众席可能投来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着布料浆洗过的味道、木质舞台的陈旧气息,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油彩味。后台一角临时用屏风隔出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几张课桌拼在一起,上面散落着讲稿、润喉糖、矿泉水瓶和一些女生必备的小化妆镜。

 许清瑶手里攥着几乎被汗浸湿的稿纸边缘,指尖因为用力微微泛白。她站在一面立式穿衣镜前,反复调整着胸口的校徽。镜中的少女一身整洁笔挺的蓝白校服,长发为了今天的正式场合精心梳理过,挽成一个优雅低调的发髻固定在脑后,几缕刻意留下的碎发柔化了她的轮廓。她本就生得极美,眉眼如画,此时眉宇间却凝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紧绷。尽管这只是面向部分老师的内部预演,但一想到台下坐着的可能是校级领导和即将返校的重量级学长学姐,甚至是自己最敬重的班主任林老师,无形的压力便如潮水般涌来。

 “别太紧张,清瑶。”林雪萍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她手里拿着保温杯,缓步走到许清瑶身边,脸上带着令人安心的笑容,“你的稿子我看过,思路清晰,立意新颖,表达流畅。内容准备得非常充分。现在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然后把它自然而然地说出来。”

 林雪萍今天穿着素雅的米色针织衫配黑色长裤,一身教师职业装扮,但在学生面前总是显得温和沉静。她是高二(3)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包括江韵华和许清瑶所在班级在内的生物课教学。学生们对她既敬重又带着亲近。

 “林老师……”许清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转过身,眼神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求助,“我知道……就是……我怕自己到时候卡壳,或者表达不出想要的感觉。”

 “你的台风一向很好,比大部分同龄人都沉稳。”林雪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动作带着安抚的力量,“记住几个点:第一,声音洪亮些,确保后排也能听清;第二,眼神要照顾到全场不同方位,不要只盯着一个地方看;第三,”她顿了一下,声音更柔和了,带着一丝过来人的了然笑意,“如果在台下找到一张熟悉而可靠的面孔,能让你觉得安心的,偶尔看着他说一两句,心会定很多。就当是朋友间的一次分享。”

 这张“熟悉而可靠的面孔”……许清瑶的心尖像是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后台另一个角落,江韵华穿着一件稍显正式些的浅蓝色牛津纺衬衫,袖子随意挽到手肘,正微低着头,手指飞快地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敲打着什么。他作为这次活动的技术支持之一,负责演讲过程中的背景ppt播放和音效控制。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里,侧脸线条专注而沉静,眉宇间是她早已习惯的锐气与聪慧。阳光从后台高窗的缝隙里漏进来,正好有几缕拂在他挺直的鼻梁和微蹙的眉心。

 仿佛感受到某种注视,江韵华倏然抬起头,眼神锐利地扫视过来,恰好捕捉到了许清瑶未来得及完全移开的视线。四目相对的瞬间,许清瑶心头猛地一跳,刚褪下去一点的耳根热度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江韵华眉间的褶皱舒展开来,他原本平静的眼神里很清晰地闪过一丝光亮,嘴角也极其短暂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形成了一个只对着她才露出的、几不可察的安抚弧度,随即又低下头专注于屏幕。

 只是这么一个短暂的交汇,许清瑶却奇异地感觉心脏落回了实处。林老师说的没错。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背,对着镜子再次整理了一下仪容,眼神里的慌乱散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逐渐凝聚起来的沉静光芒。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份隐秘的支持感,像一剂强心针。

 预演正式开始了。台上灯光聚焦,台下前排评委席坐着数位校领导和负责校庆的核心教师。江韵华操控着控制台,指尖在设备上娴熟切换。前几位同学的演讲各有特色,内容涉及学习方法、社团经历或是校园情怀。

 轮到许清瑶。她步履沉稳地走上台。当明亮的追光灯落在她身上时,台下观众席传来几声压抑的低低赞叹。她本就是瞩目的焦点,此刻站在聚光灯下,更显气质出众。

 她站定在话筒前,目光扫过台下评委席,清晰地看到了林老师向她投来的温和鼓励的眼神。她微微颔首,调整呼吸,开口。清亮悦耳,带着少女独有的、略微清冽却十分有穿透力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递开来。她演讲的主题是《传承·责任·未来的想象》,从自己参与校庆海报设计(其中蕴含了江韵华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的感受切入,谈到高二年级在学校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定位,谈青年学子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对学校未来发展的个人思考。逻辑严密,视野开阔,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和对母校的深切热爱。

 当她说到“正如前辈们踏出的坚实脚印,我们也将在这片沃土上努力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充满希望与新意的足迹……”时,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后台控制台的方向。江韵华正凝神盯着她,手下意识地悬空在切换键上方,随时准备配合她的节奏。他对上了她的目光。不同于后台那短暂一瞥,此刻在明亮的灯光下,台下的光线暗淡,控制台的位置仿佛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庇护所。他的眼神毫不避讳地落在她身上,专注、明亮,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与肯定。那眼神里充满了力量,沉甸甸的,像是在无声地告诉她:“说得很好,继续。”

 这目光像是一股暖流,瞬间流遍许清瑶的四肢百骸,驱散了最后一丝紧张。她的语速更加从容,表达更加流畅自然,眼神也更加坚定自信地扫向台下的不同方位。整个演讲行云流水,最后的收尾简洁有力,却余韵悠长。

 随着最后一个字落下,短暂的寂静后,台下评委席响起了掌声。几位老师低声交流着,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神色。林雪萍的掌声尤其欣慰而轻柔。控制台后,江韵华的手指果断地点下结束音乐的播放键,悠扬的旋律适时响起,随后他抬起手,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嘴角的笑意终于清晰地舒展,这一次,是完完全全的、为她而感到骄傲的笑容。

 许清瑶鞠躬下台,回到后台,一颗心仍在胸腔里欢快地鼓动着。她不是为掌声雀跃,而是为自己的完整表达和那无声传递的力量。

 “非常精彩,许清瑶。”林雪萍第一时间走过来,递上保温杯,里面是温热的胖大海冰糖水,“尤其后半段,真正进入了状态。”

 “谢谢林老师。”许清瑶接过杯子,小口喝着,甜丝丝的水滑过喉咙,润泽了略显干涩的声带,也润泽了心情。她的目光越过林老师,搜寻着角落的位置。江韵华已经离开控制台,正背对着她们,蹲在一个打开的器材大箱子前翻找着什么,高大的背影微微弓着。

 演讲预演结束,礼堂里的人很快散去,各忙各的。有任务的留到最后收拾。许清瑶帮忙整理讲台桌面,江韵华则在清理后台的音频线缆和器材。

 “喂,江韵华,”许清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到他身边,“刚才……嗯……谢了。”声音不大,带着点完成重要任务后的轻微疲惫和感激。

 江韵华正在盘绕一卷厚重的黑色信号线,听到声音抬起头,瞥了她一眼,语气随意:“谢什么?举手之劳。ppt没卡壳,你讲得确实不错。”他把盘好的线塞进器材箱,“哦,对了,”他从旁边另一个敞开的、看起来像是装废旧海报展板的箱子里,扒拉出一个扁方形的东西,拍了拍上面细微的灰尘,递给许清瑶,“你的文件夹。之前做校庆设计草图时乱放的吧?掉在这箱子边角了,差点当废旧材料扔掉。”

 许清瑶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自己画的校庆活动规划草图初稿,还有两张未完成的彩色小稿,确实是她前些天跟着学生会在这里整理东理时丢的。心底涌起一阵庆幸和后怕:“幸好你找到了!我以为丢了!”

 “下次记得自己的东西收好点。”江韵华盖上装信号线的箱子,随口道。动作干净利落。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你稿子背那么熟,怎么在后台还紧张得跟什么似的?”他看着她,眼神带着点探究,嘴角却又有一丝了然的笑意。

 被他戳中心事,许清瑶脸颊微热,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停留:“谁说的?我哪有紧张!就是……就是没休息好。”她试图强词夺理,扬了扬手里的文件夹,“总之,谢谢你了!文件夹和……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