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281章 骤雨、伞影与门廊下的涟漪

六月的午后,骄阳终于被层层堆积的铅灰色云层逼退,空气粘稠得仿佛凝固的蜜糖,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高二年级教学楼里,期末考试前的紧张氛围如同这低气压的天气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林雪萍站在高二(3)班的讲台上,目光扫过底下略显萎靡却依旧强打精神的学生们,声音平稳而清晰:“…所以,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自由组合是孟德尔第二定律的核心,它解释了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9:3:3:1的表型比例。接下来的几道典型习题,是历年联考的高频考点,务必彻底理解解题思路,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

 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发出清晰有力的嗒嗒声。复杂的遗传系谱图和长长的演算步骤在指尖流淌而出,林雪萍的思维像精密的仪器运转,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再重组。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她深知越是紧张的时刻,越需要清晰透彻的引导,帮学生们把纷繁的知识点梳理成脉络分明的网。

 教室靠窗最后一排,江韵华正低头翻着自己的习题集,神情专注。他眉骨深邃,专注时下颌线会微微绷紧。桌角放着一本摊开的厚厚《建筑意象图集》,纸张略微磨损的边角暴露了它的使用频率。这是他从哥哥江明华书房里“借”来的,里面除了名家案例,更多是他自己临摹、涂鸦的草图和密密麻麻的心得笔记。许清瑶坐在他斜前方,偶尔侧过脸来似乎要向他借什么文具,目光却总会不经意地掠过那本图集和他专心演算的侧脸,停留片刻,才若无其事地转回去。

 下课铃声终于在窗外隐约传来的第一声闷雷中炸响,划破了紧绷的空气。

 “下课!习题答案我会稍后上传到班级群。注意安全,下午如果雨大,别到处乱跑。”林雪萍合上教案,提醒了一句。话音未落,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窗上,瞬间织成一片灰蒙蒙的雨幕。狂风卷起窗外的樟树枝叶,摇曳出疯狂的剪影。学生们顿时骚动起来,收拾书包的、抱怨没带伞的、商量挤一把伞的声音此起彼伏。

 许清瑶站起身,秀气的眉头微蹙,望着窗外倾盆的雨势发愁。她今天背了个不小的帆布包,里面除了书本笔记,还有她设计大赛的半成品模型和一厚沓资料,显然没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带伞了吗?”江韵华的声音在身旁响起,不高,却清晰地盖过了周围的嘈杂。他收好自己摊开的习题集和那本图集,抬眼看向她。

 “没……天气预报说晴天的。”许清瑶摇摇头,语气有点懊恼,手指下意识地攥紧了帆布包的带子,目光在他简单干净的挎包上扫过,显然也没看到折叠伞的痕迹。

 江韵华嘴角似乎弯了一下,几乎不可察觉。他利落地拉上自己挎包的拉链,站起身:“我送你。”简短三个字,没有征询,像是某种理所当然的安排。在许清瑶略带诧异的注视下,他径直走向教室后门,从挂满雨伞的门边挂钩上取下了一把深蓝色的长柄雨伞。那把伞很旧了,伞骨边缘有块小小的褪色贴纸,是某年某个动漫展览赠送的赠品,伞面也因为多次使用显得有些黯淡。但伞骨结实,打开后撑起的空间不小。

 “伞不是……”许清瑶认出来那是学校爱心伞的标记。这类公共雨伞通常放在教学楼底层门厅,供师生应急使用,使用后需要归还。

 “上学期一次大暴雨,我帮后勤室的李师傅搬东西,他看我淋湿了,就塞给我这把,说让我应急用,后来一直忘了还。”江韵华一边解释着,一边已经撑开了伞,示意她过来,“正好派上用场。走吧,雨太大了,待在楼下也冷。”

 雨声哗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这沉重的水帘之中。许清瑶看着他笃定的神情和他手中那把承载着无名善意又被保存至今的旧伞,那些因为大雨带来的焦虑和微妙的羞涩感,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平了。她没有再犹豫,轻快地应了一声“哦!谢谢阿”,把帆布包严严实实地抱在胸前,迅速挪步过去,站在了伞下那个由他撑起的干燥空间里。

 伞不算特别大。伞外的世界是喧嚣而湿冷的灰暗,伞下的空间却因为两个人的靠近而显得格外狭窄且带着一种奇异的暖意。雨水猛烈敲打着伞布,发出连贯而沉闷的鼓点声,将他们与外界暂时隔绝。

 林雪萍刚把讲台上的课本教案整理好放进公文包,正好看见两人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高大的少年撑着伞,微侧着身体,有意无意地将伞面更多的空间倾向身边的女孩,自己左边肩膀的t恤却无可避免地被疾风吹来的雨丝打湿了一小块深色的印记。女孩抱着帆布包,脚步匆匆,白皙的小腿在飞扬的雨雾里溅起小小的水花。那画面在湿漉漉的灰色背景里,如同一个生动的镜头,定格下青春里懵懂而含蓄的关怀。

 林雪萍唇边不自觉浮起一丝温和的笑意。年少时的感情,往往就是这般笨拙又珍贵,藏在借一把旧伞的行动里,藏在不动声色的倾斜中。她想起了很多年前,同样在这样的暴雨天,江明华把浑身湿透的自己裹进他那件宽大到离谱的棒球服外套里的场景,笨拙的安慰混合着他身上清爽的皂角气息,至今想起心头仍有涟漪。

 她摇摇头,甩开那些泛黄的记忆片段。雨这么大,还是等会儿再走吧。她转身走向办公室,准备把今天的作业批改一部分。刚走到走廊拐角,手机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跃的名字是江明华。

 【在哪儿?雨很大。】

 附带一张图片,是他那间设计事务所窗外的景象,雨幕连天,街道上已经积起薄薄的水洼。

 【还在教学楼。正准备批改会儿作业等雨小点。你呢?工地那边没影响吧?】 她迅速回复,想起他提过今天要去城东那个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工地看一下进度。

 【刚从工地回来,正好路过你学校附近,雨把我困在高架下了。看这阵势一时半会儿停不了。批作业冷飕飕的,不如就近找个地方?我过来接你。】 后面跟了个淋雨的小人哭泣表情包。

 林雪萍看着屏幕,心头一软。他总是这样,在她需要的时候,总能恰好“路过”。雨确实没有减弱的迹象,哗啦啦的声音如同背景白噪音,反而衬得教学楼内愈发空寂寒冷。

 【好。我在教学楼西门廊等你,那边人少。】

 【十分钟内到。】

 窗外雨势倾盆,天空低垂得仿佛触手可及。林雪萍收起手机,整理了一下微风吹乱的发丝,抱着公文包走向约定的西门廊。那里是教学楼的次要出口,平常学生走得少,此刻更加空旷。廊柱的阴影里带着潮气,风卷着雨水刮进来,让单薄的衬衫裹不住凉意。

 她刚站定,一道刺目的车灯就穿透雨幕,由远及近,稳稳地停在了廊檐外紧靠路肩的地方。熟悉的黑色suv,车窗摇下,露出江明华带着温暖笑意的脸。

 “快上来!”他声音穿透雨声。

 林雪萍拉开车门,带着一身被廊风吹散的凉意和雨水的湿润感钻进副驾驶。车门关上的瞬间,车外震耳欲聋的雨声骤然被隔绝,只剩下空调系统轻柔送暖的声音和车内熟悉的、属于他身上的清冽气息——那是干净的肥皂味夹杂着一点点墨水和木屑的气息,是他工作的味道,也是让林雪萍瞬间感到安全和放松的味道。

 “冷吧?”江明华侧身看着她,顺手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一档,目光落在她被风吹得微红的鼻尖和鬓角几缕粘着的湿发上,眼神里有清晰的心疼,“给你捂捂。” 他很自然地探过手,握住了她放在腿上的手。他的手很大,掌心温热干燥,像个小暖炉,立刻驱散了她指尖的冰凉。

 “还好,就廊上风大。” 林雪萍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那份暖意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她看着他同样被溅湿的肩头和微湿的发梢,“你呢?工地怎么样?这么大雨影响施工吗?”

 “现场有点泥泞,一些土方作业暂时停了,不过主体建筑改造都在室内进行,不受影响。正好跟工程监理聊了聊细节,时间也算没浪费。”江明华启动车子,平稳地汇入车流,“想去哪儿?吃点热的暖暖?”雨刮器规律地摇摆,前方一片模糊的水世界。

 “嗯。”林雪萍看着窗外流动的水帘,“找个安静点的地方吧,正好……我还有点事想跟你说。”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公文包还放在她腿上,里面除了学生的作业,还有今天年级组临时给她的那份关于带学生参加省级生物实践创新赛的通知和繁琐的筹备要求。她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整理思路,也和他分享这份新的挑战。

 车子在雨幕中平稳前行,车内是静谧而舒适的暖意。

 最终,车子停在了一个社区商圈附近。江明华撑着伞小跑下来,再绕到副驾驶这边,为林雪萍打开车门。两人依偎在一把宽大的商务伞下,快步穿过被雨水洗刷得格外干净却空旷的步行街,闪身进了一家名为“云水小筑”的餐馆。门口的风铃因为推门而入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叮咚声。餐馆里灯光暖黄,放着舒缓的轻音乐,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温和的香气,雨天的缘故,客人不多,更显静谧。

 点了两碗热气腾腾的乌冬面,又加了一份暖胃的姜茶和几碟清爽小菜,两人选了一个靠窗的安静卡座。窗外雨帘依旧,室内却温馨如春。

 “好了,这下可以说了,什么事?”江明华把滚烫的姜茶往林雪萍那边推了推,隔着氤氲的热气注视着她。

 林雪萍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盖着教务处红章的通知,递到他面前:“省里组织一个大型的生物实践创新赛,旨在将理论应用于社会热点和生态保护研究。规模很大,要求每个重点高中至少提交三份高质量的项目报告和实物模型或数据支撑,并且需要教师深度指导。我们校长很重视,让我负责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