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人 作品

第272章 光影之间的纪念与心跳

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颁奖典礼在市展览中心明亮宽敞的礼堂内举行。巨大的水晶吊灯折射着璀璨的光芒,将红毯映照得格外庄重。空气里混合着鲜花香氛、衣料上崭新的浆糊气以及年轻人特有的、兴奋紧张的微尘气息。颁奖台一侧,精心布置的展板区如同一个小小的未来世界缩景。一块以深邃的宇宙银渐变至海洋蓝为主色调、辅以流畅抽象电波线条与几何元素的立体展示板,在一众或传统、或未来感过度夸张的作品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充满设计智慧。这正是许清瑶的参赛作品——‘未来城市光影互动系统概念模型’的视觉呈现核心。此时,展板前围着不少驻足欣赏和低声讨论的师生,不时传来惊叹。

许清瑶本人,却并没有如旁人预想般一直守在自己的作品旁。她穿着一条设计简洁却剪裁极佳的香芋紫连衣裙,衬得肤色更加白皙,微卷的长发精心挽起,露出优美的颈项。此刻,她正站在礼堂侧后方相对安静些的落地窗边,手里紧握着手机,手心微微有些汗湿,屏幕上正显示着一条刚刚收到的信息,发送人是江韵华:

“礼堂第五排,靠中间过道的位置。角度应该可以。”

简短的几个字,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圈涟漪。许清瑶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胸腔里那过分活跃的心跳。她抬头,目光锐利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穿透攒动的人头和礼堂璀璨的光线,精准地锁定了目标位置——第五排,中间过道旁,两个并排的空位。

江韵华已经坐在了其中一个座位上,穿着熨帖的白衬衫和深色休闲西装裤,平日里的随意不羁收敛了不少,显得清俊挺拔。他似乎感受到她的视线,微微侧过头,远远地朝她这个方向点了下头,嘴角勾起一个极浅、却足以让她心安的笑容。

他是来给她拍照的。或者说,是为接下来她的“重要时刻”寻找最合适的角度和机会。这个认知让许清瑶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奇异的悸动。昨晚在快餐店偶遇哥哥和林老师后,他和她一起修改展示板直到深夜,不仅帮她把复杂的结构组装得更稳固,还在她坚持要调整一个小灯光线路时,默默跑去24小时便利店买来了替换的小灯泡和电池。最后,在送她回宿舍楼下的昏暗路灯旁,她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声音细若蚊呐地提了一句:“明天颁奖……你能帮我拍一张领奖时清晰点的照片吗?学校摄影社派的同学我不熟……”

江韵华当时愣了一下,随即像是听到什么很有趣的事情,眉峰一挑,眼底带着戏谑的笑意:“校花许同学,主动要求被拍?稀奇。不怕我把你拍丑了?”

“……就问你拍不拍?”许清瑶被他看得脸颊发烫,恼羞成怒地瞪他一眼。

“拍。”他答得干脆,抬手揉了下她的头发,“保证让你……名留史册。”声音在深夜的静谧中似乎带着某种滚烫的温度,让她落荒而逃,又忍不住在宿舍楼里偷偷看着路灯下他模糊的背影独自傻笑许久。

现在,他真的坐在那里了。带着相机,为她而来。这个念头本身就比即将颁发的奖项更让她心神摇曳。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将许清瑶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看着获奖者们陆续上台,接受掌声和鲜花,她捏着手机的手更紧了些。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名单一个个念过,每当名字与自己无关时,心底既有一丝失落掠过,又有一种更强烈的期待在升腾。她知道自己在紧张,但这种紧张里混杂着兴奋和志在必得。她的目光偶尔掠过江韵华的方向,看到他双手举着相机,镜头始终对着领奖台方向,神情专注,仿佛在调试着什么。那专注于任务的侧脸轮廓,在礼堂光线明暗交织下,显得格外……好看。

终于——

“获得本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组一等奖的项目是——”主持人故意拖长了声音,制造悬念的目光扫视全场,“来自本市崇德高级中学的许清瑶同学,‘未来城市光影互动系统概念模型’!恭喜!”

热烈的掌声瞬间如潮水般席卷了整个礼堂。

“哇!清瑶!是一等奖!”同校一起来参赛的同学兴奋地推了她一把。

许清瑶感觉一颗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随后又重重落回胸腔,巨大的喜悦像烟花般炸开!她强自镇定,在所有人聚焦的目光和掌声中,挺直脊背,迈着轻盈而自信的步伐,走上那耀眼明亮的领奖台。聚光灯追逐着她,勾勒出她窈窕的身影,香芋紫的连衣裙在强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她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明亮夺目的笑容,礼貌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金灿灿的奖杯和厚重的大红证书。

就是此刻!在主持人示意获奖者高举奖杯合影的瞬间,许清瑶的目光下意识地越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落向第五排。她看到了!江韵华稳稳地托着相机,镜头准确地捕捉着她。隔着不算近的距离,她甚至仿佛能看到他按动快门的动作。

“咔嚓!”

无声的快门声似乎在她心里响起。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滞。奖杯的冰凉触感,台下模糊一片却喧闹热烈的掌声,聚光灯的热度,都成为虚化的背景。唯一清晰的,是他透过镜头望向她的那一道目光——没有戏谑,没有调侃,只有全然的、认真到郑重的专注。那专注像一道无形的线,穿透喧嚣,准确无误地缠绕在她的心上,让她清晰地听到自己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声。

一种比获奖本身更强烈的悸动,如同过电般传遍四肢百骸。颁奖台上强光下的许清瑶,笑容依旧灿烂,脸颊却悄悄飞上了两抹更深的绯红,仿佛饮下了醇香的酒酿。

走下舞台,回到座位,周围的祝贺声不绝于耳。许清瑶心不在焉地应酬着,手指却急切地点开手机,看到了一条新信息:

“拍到了。”

紧接着,一张照片被传送了过来。照片取景精准,焦点牢牢锁在领奖台的中央。照片中的她,高举着金灿灿的奖杯和红艳艳的证书,面朝台下,笑容灿烂自信,眼神明亮得如同盛满了星光。聚光灯的光晕恰到好处地为她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轮廓。照片的动态捕捉感很强,定格在那充满成就感和青春张扬的瞬间。构图巧妙,色彩饱满,光影效果处理得专业而富有感染力。

“好看吗?”他又发来一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求表扬的试探。

许清瑶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很久,嘴角的笑意一点点加深,最后化作一个真正甜到心里的笑容。她用力按下回复:

“嗯。拍得很好。”

想了想,又飞快地加上一句:

“是我。谢谢你。”

------

市里颁奖典礼的热闹余韵还未完全散去,崇德高中的校园里,毕业季特有的淡淡离愁和忙碌氛围已经开始无声地弥漫。

高三(五)班的教室里,课桌被临时移开,拼成了一个u型会议桌。窗外的梧桐枝叶葱郁,筛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围坐的学生干部们身上。空气中浮动着粉笔尘屑的味道,还有青春期少男少女身上特有的蓬勃气息与……一点点即将告别高中生活的茫然。

这次班委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并初步确定本班的毕业纪念册整体策划方案。时间紧,任务重,还要力求独特出彩,毕竟这将是大家珍藏未来无数年的青春剪影。

高二年级的教师办公室里,林雪萍正伏案疾书。作为高二的年级组长,她在协助高三毕业工作的同时,自己年级的期末复习规划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桌上摊开的是几份下周高二复习课的详细导学案。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她最近感觉时间像个被压缩的弹簧,稍不留神就从指缝中溜走。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新消息跳出来,来自许清瑶的班级群(她是该班的任课老师,也在群内):

“@全体成员各位同学,高三(五)班毕业纪念册主题初步定为‘光影之间’,想通过影像记录我们三年生活的点滴瞬间与情感转变,侧重‘成长’和‘沉淀’。现在征集大家的精彩照片和生活感悟文字!具体要求稍后文件上传,请各位积极投稿!(宣传委员:许清瑶)”

“光影之间……”林雪萍停下笔,轻声念出这四个字。目光落在那束透过百叶窗缝隙、在桌面上投下晃动光斑的阳光上。很美的立意。高中三年,何尝不是一场在时光的明暗缝隙中穿行的旅程?懵懂的光,迷茫的影,奋斗的光,离别的影,最终交织成一段不可复制的青春光影。她脑中下意识地浮现出昨天江明华发给她的一张他工作室窗前的照片——黄昏时分,城市在巨大的玻璃幕墙外氤氲成一片暖金色的光影海洋。他是用光影塑造空间的建筑师,而许清瑶这群孩子,试图用光影凝固时间。

她想了想,在老师通知那一栏回复道:

“主题富有诗意且切合毕业生心境。各位同学要珍惜机会,用心记录和表达,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回复完,她看到许清瑶私发了一条信息给她:

“林老师,您觉得这个主题怎么样?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林雪萍笑了笑,指尖飞快:

“非常好,有深度有温度。影像的力量在于它能瞬间唤醒记忆和情感。我有些期待看到你们的成果了。”

放下手机,她重新拿起笔,笔尖落在教案上,心绪却不自觉地飘远了些。想起了自己高三毕业时那本制作得颇为粗糙、如今却珍藏在书柜深处的纪念册。那时候的“光影”,大概就是几张模糊的合影和几句稚嫩的留言吧。现在的孩子们,起点就高了许多。青春的形式在变,但那纯粹的、对过往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冀,却亘古不变。

许清瑶的信息很快又回过来:

“嗯!谢谢老师鼓励!我们班摄影担当是江韵华哦,这次重担就压他身上啦!”

末尾还附了一个俏皮的眨眼表情。林雪萍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唇角的弧度不自觉地加深。光影之间?摄影担当?她完全能想象江韵华拿着他那些“长枪短炮”,或是随意抓拍的手机镜头下,会记录下怎样的瞬间。有些期待了。

同一时间,江明华位于城市一隅的“明筑”设计工作室里,却沉浸在一片专注的设计氛围中。大幅面的电脑屏幕上,社区图书馆扩建部分的3d模型正在旋转展示。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倾泻而入,照亮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轨迹,也照亮江明华略显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侧脸。他的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涂画满分析线条和数据的图纸、城市旧地图复印件以及厚厚几本关于社区空间改造与社会学的书籍。指尖在数位板上快速移动、缩放、勾勒,时不时停下蹙眉思考,又或者快速在键盘上敲击出指令。

办公桌一角,放着两个并列的相框。一个里面是许多年前他和林雪萍高中毕业旅行时拍的一张老照片——照片有些泛黄,两人穿着款式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并肩站在一个风景区的古旧石桥上,背景是葱茏的远山,笑容青涩却明亮无忧。另一个相框里,则是去年冬天林雪萍生日时,他抓拍的一张她的侧影——她站在飘雪的窗前,呵出的气息在冰冷的玻璃上凝成一片薄雾,侧颜安静柔和,眼神望着窗外不知名的远方,眉宇间有属于成熟教师的温婉与笃定。这两个时空、两种状态的她,定格在光影里,构成了他忙碌生活中一眼便能触及的安宁角落。

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显示的名字是“萍萍”。江明华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迅速接起。

“喂?”

“还在忙图书馆的方案?”电话那头,林雪萍的声音带着工作后的微微沙哑,却像一股温泉水淌过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