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时空旅游对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带动
暮春的1913年雾灵镇,青石板路被清晨的细雨润得发亮,沿街的百年老宅院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屋檐下悬挂的玉米、辣椒串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镇口的“时空游客服务中心”里,老板娘周婶正忙着为游客登记入住,她身后的墙上,挂着雾灵镇手绘旅游地图,标注着古戏台、地脉符文工坊、序能稻田等景点。“您是从1967年过来的吧?要是想体验传统手艺,下午可以去东街的苏绣坊,周奶奶正在教游客绣地脉符文;晚上还有古戏台的皮影戏,演的是咱们镇守护地脉的故事。”周婶笑着为游客介绍,手里的笔飞快地在登记本上记录。
雾灵镇曾因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许多老宅院年久失修,传统手工艺也面临失传。自从时空旅游兴起,镇里依托“1913年原生态风貌”和“地脉文化特色”,开发了一系列旅游产品,短短两年就变了模样。在东街的苏绣工坊,70岁的周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把手教游客绣制简单的地脉符文手帕。“这符文的每一针都有讲究,要跟着地脉能量的走向绣,这样绣出来的手帕才吉祥。”周奶奶一边示范,一边给游客讲解符文的寓意。来自1967年的年轻游客小林,学得格外认真,虽然绣得有些歪歪扭扭,但还是开心地说:“以前在城市里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传统苏绣,现在能亲手体验,还能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太有意义了!”
为了让游客更深入感受地脉文化,雾灵镇还推出了“地脉探秘徒步游”。游客跟着当地向导,沿着山间的古道前往地脉节点遗址,沿途不仅能欣赏到原生态的山林风光,还能听向导讲述1913年地脉守护者的故事。“前面那片古柏树林,就是咱们镇的核心地脉节点,当年周伯他们就是在这里修复地脉,让咱们镇的水土变得这么好。”向导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说。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先生感慨道:“这不仅是一次徒步,更像一场文化之旅,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传统生态智慧的魅力。”
随着游客增多,雾灵镇的旅游收入大幅增长。镇政府用旅游收入修缮了20多座百年老宅院,将其中一部分改造成特色民宿,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配备了现代化的卫浴设施;还设立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基金”,资助年轻人向老艺人学习苏绣、木雕、皮影等技艺。25岁的阿明,原本在外地打工,看到家乡发展时空旅游后,回到镇上跟着周奶奶学苏绣,现在不仅能靠手艺赚钱,还经常在旅游旺季为游客表演苏绣技艺,成为了镇里小有名气的“青年手艺人”。“以前觉得学苏绣没前途,现在不一样了,游客喜欢,收入也稳定,我打算以后开个自己的苏绣工作室,把咱们的手艺传下去。”阿明笑着说,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与1913与雾灵镇的古朴风情不同,1967年的“时空未来城”以充满科技感的旅游产品,吸引着全球游客。这座建在时空科技园区旁的城市,到处都是流线型的建筑,街道两旁的“时空能量灯”会随着天色变化调节亮度,广场中央的“时空之门”雕塑,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不断展示着不同时空的场景。在“时空科技体验馆”里,游客们排着队体验“时空穿梭模拟器”——戴上vr眼镜,坐上模拟舱,就能“穿越”到1913年的雾灵镇、1938年的战地等不同时空,感受不同时代的风貌。
“太真实了!仿佛真的走进了1913年的小镇,能看到青石板路,听到街边的叫卖声。”刚体验完模拟器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体验馆的工作人员笑着介绍:“我们的模拟器采用了最新的时空场景重构技术,还原了不同时空的建筑、声音、甚至气味,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除了模拟器,体验馆还有“时空能量实验室”“未来交通体验区”等多个项目,游客可以亲手操作简单的时空能量实验,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感受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