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834章 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创新

清晨六点半,1967年的晨光透过智能玻璃窗户,柔和地洒进1913年风格的民居客厅。江浅推开家门,迎接她的不是传统的闹钟铃声,而是智能家居系统“时空管家”根据家庭成员作息自动调节的环境——客厅灯光渐次亮起,暖黄色的光线恰好驱散清晨的微凉;厨房传来轻微的运作声,嵌入式智能蒸箱正按照江浅丈夫的口味,蒸制着搭配了1913年序能稻的杂粮早餐;墙上的柔性屏显示着当天的天气、交通路况,还贴心标注了“今日雾灵山区域时空能量稳定,适合户外锻炼”。

“江主任,您昨晚设定的‘晨练模式’已启动,户外跑步机已消毒完毕,运动手环已同步您的健康数据。”“时空管家”的语音带着温和的语调。江浅笑着点头,走到厨房查看早餐进度,智能冰箱感应到她的靠近,自动亮起内部照明灯,屏幕上显示着食材的新鲜度:“序能稻杂粮包剩余3份,保鲜期还有5天;1938年战地传承的野菜干剩余100克,建议搭配鸡蛋烹饪更营养。”江浅拿起手机,通过App调整蒸箱温度:“把温度调低5度,孩子今天想吃软一点的早餐。”指令发出瞬间,蒸箱显示屏上的数字随即变化,指示灯闪烁两下表示已接收指令。

这时,江浅的儿子小宇揉着眼睛走出房间,智能衣柜根据他的身高、当天的天气和学校课程,自动推送了三套穿搭方案——运动服适合晨间锻炼,校服搭配薄外套应对上午的课程,轻便风衣则适合下午的户外活动。“妈妈,我今天想穿蓝色运动服,下午社团活动要跑步。”小宇对着衣柜旁的语音交互装置说,衣柜立刻弹出对应的运动服,衣架自动下降到他方便取用的高度。小宇换好衣服,走到餐桌旁,智能餐桌已根据他的年龄和营养需求,分好了早餐份量,还摆放了一杯温凉适宜的牛奶。“妈妈,为什么牛奶温度刚刚好呀?”小宇好奇地问,江浅指着餐桌底部的感应区:“这物和饮品的温度,冬天不会烫嘴,夏天不会太凉。”

吃完早餐,江浅送小宇上学,体验智能交通系统的便捷。母女俩走到小区门口的智能候车点,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人驾驶校车的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距本站还有2分钟,当前载员3人,剩余座位5个。”江浅通过手机App为小宇预约座位,系统立刻发送了二维码到她的手机上。不到2分钟,一辆银灰色的无人驾驶校车缓缓驶来,车身侧面的显示屏显示着“智能小学专线”,车门自动打开,语音播报:“欢迎乘坐,请出示预约二维码或刷脸验证。”小宇对着车门旁的人脸识别装置看了一眼,屏幕显示“验证通过”,座椅旁的指示灯亮起,示意他的专属座位。

“妈妈,无人驾驶校车真的不会撞到人吗?”小宇坐在座位上,看着窗外自动避让行人的校车问道。江浅指着车顶的激光雷达和车身周围的摄像头:“你看那些设备,能360度监测周围环境,比人眼反应快10倍,遇到行人、障碍物会自动减速或避让,而且所有车辆都通过‘时空交通云平台’联网,能实时共享路况,提前规划路线,比有人驾驶更安全。”正说着,校车即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突然有行人横穿马路,校车立刻减速并发出提示音,同时通过云平台通知周围车辆,确保路口交通秩序井然。到达学校门口,校车自动停靠在指定区域,车门打开时,校门口的智能闸机同步识别小宇的身份,向江浅的手机发送“已安全到校”的消息。

送完小宇,江浅前往1967年的时空科技园区上班,途中通过车载智能系统参加远程会议。她驾驶的新能源汽车接入“时空交通云平台”后,系统自动规划了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路段。“江主任,10分钟后将开始‘远程医疗合作会议’,是否需要提前连接会议系统并开启车载投影?”车载语音助手提醒道。江浅点头:“开启吧,顺便把会议资料同步到车载屏幕上。”很快,车载屏幕上显示出会议界面,来自1913年雾灵山偏远山村的村医王婶、1938连战地医疗站的张医生,以及1967年国际医疗中心的专家们出现在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