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时空科技玩具的研发与推广
初夏的1967年“童趣时空”玩具研发中心,实验室里散落着各种零件与设计图纸,工程师们围在3d打印机旁,盯着正在成型的玩具组件——这是团队研发的首款“时空能量积木”原型。江浅穿着浅粉色的休闲装,蹲在地上,拿起一块印有地脉符文纹路的积木,对着阳光观察:“这块积木的‘能量传导层’一定要做得轻薄,既能让孩子轻松拼接,又能通过内置的微型传感器模拟能量流动。”
研发负责人陈工递过来一个拼接好的“时空能量塔”模型,按下底座的开关,积木块瞬间亮起淡蓝色的灯光,从底层到顶层依次闪烁,宛如能量在塔中流动。“江主任,您看,当积木按照特定顺序拼接时,灯光会呈现‘能量递增’效果;如果拼接错误,灯光就会变成红色,还会发出提示音,引导孩子重新尝试。”陈工解释道。旁边的儿童教育专家李老师接过模型,笑着说:“这个设计很巧妙!我们可以在积木套装里附带‘时空能量手册’,用漫画的形式讲解‘能量传导’‘地脉节点’等知识,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吸收。”
为了让玩具更贴合儿童认知,研发团队还邀请了1913年、1938年、1967连三个时空的20名儿童参与测试。在测试现场,1913年的小男孩阿明拿着积木,按照手册上的图示搭建“序能稻田”模型。当他把印有“地脉符文”的积木放在稻田模型中央时,积木突然亮起绿光,配套的小喇叭传来清脆的声音:“恭喜!成功激活地脉能量,序能稻长势提升!”阿明兴奋地拍手:“太神奇了!这和爷爷在地脉祭祀时说的一样,符文能让庄稼长得更好!”1967年的小女孩朵朵则发挥想象力,用积木搭建出“时空穿梭舱”,虽然拼接顺序有误,积木亮起红灯,但她没有气馁,对照手册反复调整,最终让“穿梭舱”成功“启动”,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根据孩子们的测试反馈,研发团队对积木进行了优化:增加“时空场景卡片”,孩子将卡片插入积木底座,就能触发对应场景的音效与灯光,比如插入“1938连战地”卡片,积木会模拟炮弹声与能量波动的灯光;简化手册内容,用更多插画替代文字,让低龄儿童也能轻松理解。优化后的“时空能量积木”正式上市,很快成为各时空儿童的热门玩具。在1913年的序能学堂村,孩子们放学后总会聚在一起,用积木搭建“地脉守护塔”“序能工坊”,还会比赛谁搭建的模型能让“能量流动”更顺畅。村小学的王老师笑着说:“以前教孩子们地脉知识,他们总觉得枯燥,现在通过积木,很多知识不用刻意讲,他们自己就悟透了!”
除了积木玩具,研发团队还研发了“时空冒险vr套装”,让儿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到不同时空,在冒险中学习科学知识。这套玩具包括vr眼镜、体感手柄和“时空任务卡”,孩子戴上眼镜,手持手柄,就能进入虚拟的1913年雾灵山、1938年战地、1967年科技城等场景,完成一系列与时空科学相关的任务。
在1967年的玩具体验店里,10岁的小宇正戴着vr眼镜,体验“1913年序能稻种植”任务。虚拟场景中,他站在一片稻田里,面前出现了“时空能量检测仪”“序能灌溉器”等虚拟工具。系统提示:“检测到稻田地脉能量不足,请补充能量并完成灌溉。”小宇手持体感手柄,模仿科研人员的动作,操作“能量检测仪”找到地脉节点,再用“灌溉器”向节点注入能量。当稻田里的虚拟序能稻从枯黄变得翠绿时,系统弹出知识卡片:“地脉能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合理利用地脉能量,能让农作物增产30%。”小宇摘下眼镜,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刚才在1913年种庄稼了!原来地脉能量这么重要,以后我要好好学科学,帮农民伯伯种出更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