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经济合作项目的蓬勃发展
初秋的 1913 年序能农场,金灿灿的序能稻谷铺满晒谷场,村民们正忙着将稻谷装袋。远处,1967 年的智能冷链运输车缓缓驶来,车身上印着 “跨时空农产品专线” 的字样。农场负责人老林快步迎上去,与运输车司机小李握手:“辛苦你们了!这批稻谷刚收割完,新鲜得很,赶紧装上车,别耽误了运到 1967 年的超市。”
小李打开车厢,露出里面的智能温控设备:“林叔您放心,这车厢温度能稳定在 5c,稻谷运到 1967 年,口感和刚收割的一样。而且我们用的‘时空物流调度系统’,能实时规划最优路线,比之前的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还能减少损耗。” 村民们七手八脚地将稻谷搬上车,老林拿着订单,脸上笑开了花:“之前咱们的稻谷只能在本地卖,价格低还卖不完,现在通过 1967 年的物流,不仅能卖到其他时空,价格还翻了一倍,今年大家的收入肯定能再涨一截!”
这批序能稻谷运到 1967 年的连锁超市后,很快被抢购一空。市民张阿姨提着装满稻谷的购物袋,对身边的邻居说:“这序能稻谷煮出来的饭特别香,还有营养,听说都是 1913 年用传统方法种的,没有添加剂,给孩子吃特别放心。” 超市负责人也表示,后续会加大对 1913 年特色农产品的采购,除了稻谷,还会引入许能艾草茶、桃木工艺品等,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在 1938 年的太原机械厂,一场制造业的升级合作也在火热进行。工厂车间里,1967 年的科技团队正指导工人安装新型智能生产线,原本老旧的机床被替换成数控设备,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机械厂厂长刘先生看着忙碌的场景,对科技团队负责人陈工说:“之前咱们生产的农具精度不够,效率也低,有了这条智能生产线,肯定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陈工指着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这条生产线融入了序能传感技术,能自动检测产品精度,误差可以控制在 0.001 毫米以内,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了 3 倍。而且我们还开发了‘远程运维系统’,以后设备出现问题,我们在 1967 年就能远程解决,不用再派团队过来。” 工人小王操作着新设备,很快生产出一台新型拖拉机,他兴奋地说:“这新设备太好用了!之前一天只能生产 1 台拖拉机,现在能生产 3 台,而且质量更好,以后咱们的产品肯定能卖到更多地方。”
合作成果很快显现,1938 年机械厂生产的新型农具和机械,不仅在本地畅销,还通过跨时空贸易卖到了 1913 年和 1967 年。1913 年的村民们用新拖拉机耕种,效率大幅提升,老林说:“有了这新拖拉机,一亩地的耕种时间从之前的 2 小时缩短到 30 分钟,咱们能多种不少地,收成也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