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728章 对神秘波动的研究与解读尝试

1967 年实验基地的量子监测室里,凌晨四点的灯光比白昼更刺眼。艾伦团队围着三台并联的量子频谱仪,屏幕上淡银色的波动曲线正以 4.2 秒的周期重复着 “升 - 稳 - 降 - 回” 的四拍韵律,每一拍内部的子波动像被精心编排过,7 个淡蓝色小点按固定间距排列,在屏幕上闪烁出规律的微光。“把波动的振幅数据提取出来,按时间轴建立三维模型,” 艾伦的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眼底的红血丝比昨夜更明显,“重点标注第三拍的子波动排列,刚才江博士说,1938 年观测到这一拍的小点间距比其他拍窄 0.02 微米,可能藏着关键信息。” 技术员小王将数据导入建模软件,屏幕上立刻浮现出一个半透明的银色波纹模型,模型表面的子波动小点像镶嵌的碎钻,随着鼠标旋转,能清晰看到每一排的小点排列都存在细微差异 —— 第一拍 “横排”、第二拍 “竖列”、第三拍 “横 - 竖交叉”、第四拍 “环形”,恰好对应老陈感知到的 “温热 - 微凉 - 沉重 - 轻盈” 四种触感。“这不是随机排列!” 小王突然大喊,跳出 1913 年清浊阵图的符号库,将 “横排” 小点与阵图中的 “天” 字符号重叠,两者的吻合度竟达到 82%,“第一拍的子波动,很可能对应‘天’的古意符号!”

 江浅这时拿着刚打印的波动频率分析报告走进来,报告上用红笔圈出一组关键数据:“波动的基频虽然在 25-35 赫兹间浮动,但每拍的峰值都精准落在 28.7 赫兹 ±0.01 赫兹范围内,和五怨器的理想频率完全重合。” 她指着三维模型的第四拍环形小点:“1938 年看到的‘星’图案,会不会是环形小点在特定角度下的视觉叠加?你们调整模型的观测视角,模拟光带出现时的能量折射角度。”

 艾伦立刻让团队调整参数,当模型视角与 1938 与仪式现场的观测角度一致时,第四排的环形小点突然重叠成一个五角星轮廓,轮廓中心的小点恰好落在模型的能量核心位置。“是星图!” 监测员小李激动得打翻了手边的能量饮料,蓝色液体溅在屏幕旁的笔记上,却丝毫没影响他的专注,“这个五角星的角度,和 1913 年镇砂爵上的星图纹路一模一样!”

 就在这时,跨时空通讯器响起,1913 年老者的声音带着急切:“江博士!我们在《淮南子?天文训》里找到‘天序四拍,对应四方星门’的记载!里面说‘天拍为引,地拍为承,人拍为合,星拍为启’,正好对应你们观测到的四拍韵律!” 老者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屏幕旁,手中举着一本泛黄的绢册,书页上用朱砂绘制的四拍符号,与量子频谱仪显示的子波动排列几乎一致,“第一拍‘天拍’对应东方启明,第二拍‘地拍’对应西方长庚,第三拍‘人拍’对应南方荧惑,第四拍‘星拍’对应北方北辰!”

 江浅立刻让艾伦将星图数据与波动模型结合,当四方星的坐标输入模型后,屏幕上的四拍子波动突然自动连接,形成一道完整的星门轮廓,轮廓中心的淡银色光带与 1938 与观测到的完全吻合。“原来波动的四拍韵律,是在指引我们定位四方星门的坐标!” 艾伦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手指在模型上轻点,星门轮廓的边缘立刻浮现出一行模糊的符号,“这些符号,需要 1913 年的古籍解读才能确定具体含义!”

 与此同时,1913 年的藏经阁里,烛火已燃到灯芯底部,小郑捧着《大荒秘要》的孤本,手指在 “星门启,需五器合序” 的字句上反复摩挲。“周老,您看这段!” 他将绢册递到老者面前,书页上画着五件器物围绕星门的图案,每件器物旁都标注着与波动四拍对应的动作 —— 金器举向东方、木器旋向西方、水器倾向南方、火器扬向北方、土器按向中央,“这和咱们之前调整仪式的动作几乎一致,只是多了‘按星序定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