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696章 修复行动中的商业机遇

1967 年的科技园区灯火通明,陈老板的新材料公司车间里,玄石粉末在纳米研磨机中发出细碎的嗡鸣。工人们戴着防护眼镜,将 1913 年庙宇传来的朱砂配方缓慢注入反应釜,紫红色的粉末与银白色的超导材料相遇时,立刻泛起奇异的蓝光。“这批玄石涂层必须在明早六点前送到实验基地,” 陈老板对着对讲机喊道,手指在全息订单上滑动,屏幕上跳动的能量参数来自 1938 年铜徽章结晶的光谱分析,“告诉质检部,按军用标准检测,抗反冲能量的耐受度必须达到 98%。”

 实验室的角落里,技术员小张正用剩余的玄石废料改良儿童安全座椅。当模拟反冲能量的冲击波撞向座椅时,覆盖的涂层瞬间泛起金色光膜,将冲击力削弱至安全值。“陈总,您看这个!” 小张举着检测报告跑过来,眼镜片反射着光膜的余辉,“这涂层的防护力比防弹玻璃还强,如果量产做汽车防护,市场肯定爆火!” 陈老板接过报告,突然注意到光膜的纹路与 1913 年绸缎庄的云锦图案惊人相似,“把设计部的人叫来,” 他拨通内线电话,“我们要做能防能量冲击的民用产品,从婴儿车到防盗门都要覆盖。”

 1913 年的苏州绸缎庄里,老板正对着通讯器传来的能量谱图纸啧啧称奇。绣娘们的丝线在云锦底料上穿梭,将 1967 年的能量波形织成暗纹,与传统的缠枝莲图案融为一体。“周先生您摸摸,” 他展开刚完成的 “镇邪锦”,布料在阳光下泛起流动的金光,与庙宇的符文旗帜产生共鸣,“这料子既保平安又时髦,昨天刚摆出来就被订走二十匹。” 伙计们蹲在地上,用桐油给锦盒打蜡,这些盒子的锁扣设计借鉴了 1938 年铜徽章的卡扣结构,后来通过跨时空信道送到前线,成了士兵们存放结晶碎片的专用容器。

 账房先生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每粒算珠都沾着淡淡的朱砂 —— 那是核对能量织物订单时不小心蹭上的。“老板,这能量锦的利润是普通绸缎的三倍,” 他推了推老花镜,指着账本上的红色数字,“但 1967 年的人说,等危机过去,我们的云锦技术能卖专利费。” 窗外突然传来孩童的欢呼,原来是绣娘们将边角料做成的护身符,竟让反冲能量影响下枯萎的盆栽重新抽出嫩芽。老板看着这一幕,突然让账房记下:“研发能滋养植物的能量锦,卖给 1938 年的战地医院。”

 1938 年的重庆铁匠铺里,李铁匠的儿子正用炭笔在铁皮上画能量转换器的草图。图纸是 1967 年通过步话机传过来的,上面的齿轮结构被他改成了传统的榫卯样式。“爹,您看这个卡榫,” 他指着草图上的凹槽,“按 1913 年青铜爵的纹路做,既能卡住能量管,又能增强稳定性。” 铁砧上,李铁匠正将饕餮纹锻在步枪的刺刀座上,这些带有古咒意味的纹样能与结晶网产生共振,使防护力提升 15%。“军需官要的五十套‘镇厄套件’做好了吗?” 门口传来赵队长的声音,他的钢盔上别着用能量锦做的防尘布,“前线弟兄说这带老祖宗祝福的配件,比护身符还管用。”

 李铁匠用铁钳夹起滚烫的零件,浸入桐油中冷却,油面立刻泛起金色的涟漪。“每套加十块大洋,” 他对着军需官的副官说,铁钳碰撞的火花在能量流中凝成细小的五芒星,“这钱要用来开‘时空工具行’,等仗打完了,咱爷俩就做跨时空生意。” 铺子后院堆着小山似的废弹壳,被儿子改造成能量储存罐,罐口的密封圈用 1913 年的艾草纤维制成,密封性能比军用橡胶还好。“1967 有的人说,这叫‘循环经济’,” 儿子擦着满是油污的手,“咱这是废物利用,也是在给未来攒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