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实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与调控
1967 年小雪的晨光穿透燕山山谷的薄雾时,指挥中心的五十块全息屏幕已亮起幽蓝的光。江浅的指尖在中央控制台划过,十二组五怨器的能量曲线像被驯服的彩带,在虚拟坐标上规律起伏。最左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时空能量纯度,91% 的数值比实验室环境高出近两成,那些青铜色的粒子在三维模型中缓缓流动,每一次震颤都被量子光谱仪捕捉得清清楚楚。“把火组的采样频率提高到每秒 1000 次。” 她对着麦克风下令,眼角的余光瞥见火怨器的频谱图边缘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纹 —— 这是能量过载的前兆,比预设的预警阈值提前了整整 3 秒。
艾伦的团队在控制台前分成五组,每组负责两组器物的实时监测。负责金组的技术员小王突然放大雷纹能量图谱:“张念姐,第三组匕首的第七圈雷纹有 0.4 毫米偏差!” 屏幕上,那道本应平滑的银线出现细微的锯齿,像被风吹皱的水面。张念的朱砂笔在通讯器响起时已自动调整角度,她没有抬头看屏幕,指尖的触感早已告诉她哪里出了问题:“是能量流冲击角度变了,我正在补画补偿纹。” 十秒后,小王的惊呼声传来:“偏差修正了!同步率回到 98%!” 张念对着金怨器的匕首轻声说:“奶奶说‘笔随心动’,原来心就是这些数据流啊。”
陈默的能量感应贴与指挥中心的监测系统实时互联,当土怨器玉琮的能量流出现 0.2 秒停滞时,他的左臂突然传来刺痛。“第七号导管接口堵塞!” 他的喊声刚落,1913 年的学徒小张已提着工具跑过来,手里的青铜凿子精准地敲在接口处的微型雷纹上。“是 1938 年的桐油朱砂混合物凝固了!” 小张用鹿皮擦拭接口,那些比米粒还小的雷纹在能量流中重新闪烁,陈默的感应贴瞬间从红转绿。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土组的能量曲线立刻从断崖式下跌转为平缓上升,江浅在控制台前松了口气:“守护者的生物预警比仪器快 0.8 秒,这就是血肉之躯不可替代的价值。”
李教授的吟诵声在声学监测仪上形成流动的绿纹,三十人的和声像精密的齿轮咬合在一起。当第三排吟诵者的声频突然下降 2 赫兹时,监测仪的警报还未响起,老人已抬手示意暂停:“小王的嗓子哑了,换候补队员。”1938 年的老兵立刻吹起三短一长的哨音,候补队员从队列侧面滑步上前,声纹图上的缺口在 3 秒内完美填补。“1938 年在防空洞唱军歌,谁跑调了不用听报告,耳朵一辨就知道。” 李教授笑着调整气息,新加入的队员声线与 1913 连古籍记载的 “龙吟调” 严丝合缝,泛音丰富度反而比之前提升了 5%。
周先生团队的西周镇砂爵旁,五名 1913 年的学徒正紧盯着青铜爵的能量读数。当爵身的铭文转动速度突然加快时,周平立刻用青铜槌轻敲爵底 —— 这是古老的 “镇器” 手法,能让过于活跃的能量平静下来。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古武组的能量波动幅度瞬间从 ±7% 降至 ±3%,江浅让艾伦调出对比数据:“1913 年的物理减震法,比我们的电子镇定器响应快 1.2 秒。” 她突然明白,所谓 “神秘力量” 不过是未被解码的科学原理,就像这些青铜爵的铭文,其实是最原始的能量调节装置。
实验进行到第二十七分钟,中央能量池的时空稳定性指数突然下跌至 85%。江浅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翻飞,调出十二组五怨器的实时数据:“金组输出降低 3%,火组过载 5%,能量失衡!” 她的指令通过量子通讯器传遍山谷:“张念,雷纹加粗 0.1 毫米;李教授,声频提高 1 赫兹;陈默,土组能量分流 20%!” 守护者和执行者的动作形成完美的交响乐,金怨器的银线变粗,火怨器的红线收窄,土组的黄线像支流般分出细脉。三分钟后,中央能量池的指数回升至 92%,那些扭曲的时空纤维在监测仪上重新舒展,像被抚平的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