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评估
1967 年夏至的午后,国家实验室的分析室里弥漫着咖啡与臭氧混合的气味。江浅将第二次实验的最终数据投影在整面墙上,五怨器的能量转化曲线像五条色彩各异的绸带,在虚拟坐标上起伏舞动。“平均转化率 89%,比第一次提升了 23 个百分点。” 她的激光笔点在金怨器的峰值处,那里的银白色曲线几乎触及预期目标的虚线,“但我们的理想值是 95%,还差 6 个点 —— 这 6% 就是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
陈默调出两次实验的对比数据表,红色的偏差值在第二次实验中明显收敛。金怨器的能量波动幅度从 ±17% 降至 ±5%,木怨器的同步延迟从 0.8 秒缩短到 0.2 秒,只有水怨器的液态金属转化率仍落后预期 8%。“问题出在双螺旋的稳定性上。” 他放大水怨器的能量图谱,那些银色的能量流在第七圈旋转时总会出现细微的分叉,“就像 dnA 复制时的突变,每次分叉都会造成 2% 的能量损耗 —— 这和 1938 年张敏记录的‘时砂分流’现象完全一致。”
张念的指尖划过奶奶教案本上的批注:“水至柔,却难驭,需以刚制之。” 她突然想起实验中液态金属接触容器壁时的反应,那些银色液体总会在玻璃边缘留下淡淡的痕迹。“也许我们用错了容器。” 她调出不同材质的实验记录,发现用陨铁容器时转化率会提升 3%,“古籍说‘金水相生’,金怨器的陨铁或许能稳定水怨器的能量 —— 就像用磁铁引导铁屑,同类材质更容易产生共鸣。”
声学分析报告显示,李教授的咒语虽然达到了频率要求,但泛音丰富度比预期低 11%。“老年人的声带弹性会下降,这是生理限制。” 声学专家指着声纹图谱中的谐波,“但我们发现,当加入两个人的和声时,泛音能提升到理想值。” 他播放模拟音频,李教授的主音与年轻助手的辅音交织,火怨器的能量曲线立刻向上弯曲,“1938 年的仪式常由师徒共同吟诵,原来不只是传承,更是利用不同声线的互补性。”
王队长的步法数据引发了新的思考。虽然步频和站位的误差都控制在标准内,但能量监测显示,他的生物电场在转向时会出现 0.3 秒的停滞。“问题不在动作,在呼吸。” 江浅对比呼吸曲线与能量流,发现转身时的屏息时间比标准多了 0.1 秒,“就像齿轮咬合时多出的那丝缝隙,看似微小,却会造成能量卡顿。” 她建议将呼吸引导器与步法节奏绑定,让每次转身都伴随着精准的呼气,“1913 年的武术家讲究‘动息相随’,其实是在优化能量传导的效率。”
艾伦的量子计算机生成了能量损耗分布图,五怨器之间的连接地带存在七个微小的能量 “黑洞”,每个都会造成 0.5% - 1% 的损耗。“这是空间布局的问题。” 他调整全息模型,将五件器物的摆放角度微调了 3 度,那些黑洞立刻消失,“就像拼图差了最后几块,看似严丝合缝,其实角度不对就会留下缝隙。” 新的布局方案显示,当金怨器与木怨器形成 15 度夹角时,能量流转的顺畅度会提升 4%,这与古籍 “金木相济,需呈角而不相对” 的记载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