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守护者对未来时空的展望与规划
1967 年冬至的日内瓦会议中心,壁炉里的火焰跳动着橙红色的光,将守护者们的影子投在巨大的全息地图上。江浅推过来一叠蓝图,最上面那张用朱砂标着 “时空保护机制草案”,边缘处还沾着 1938 年的时砂痕迹。“我们不能总在起火后才泼水。” 她的指尖划过地图上闪烁的危机点,那些红色标记从 1913 年的巴尔干一直延伸到 2077 年的预测区域,“得像 1938 年修防空洞那样,提前给未来时空搭好防护骨架。” 铁匠的定星锤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全息地图突然切换成三维的能量网络模型。“俺们村 1913 年修水渠,不光要能引水,还得防着天旱水涝。” 他的能量流注入模型,在关键节点上标出螺旋状的 “时空水闸”,“这些节点得用陨铁混着各时代的‘记忆材料’——1938 年的家书、1967 年的芯片、未来的生物晶体,让时空自己记住该往哪走。”
张敏的教案本自动翻开到未来规划页,上面用三种笔迹写着建议:她自己的朱砂字提出建立 “时空档案馆”,收集各时代应对危机的方法;陈守义的铅笔字补充要在学校开设 “时空感知课”,从孩子抓起;艾伦的电子笔记则附上了量子加密的存储方案。“1938 年重庆防空洞的教训告诉我们,光有硬件不行,还得有代代相传的‘使用说明书’。” 她指着页面边缘的插画,那是个跨时空的课堂,1913 年的先生、1938 年的教员、未来的 Ai 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陈守义的目光落在模型中 2049 年的区域,那里预测会出现新型时空裂隙。“俺在武汉防空洞见过,有些裂缝不是突然炸开的,是慢慢‘锈’出来的。” 他调出自己的感知日志,上面记录着时空纤维老化的能量特征,“得像给老房子刷油漆那样,定期给时空‘保养’。” 他建议组建 “时空养护队”,用守护者能量给薄弱区域 “打蜡”,就像 1938 年的士兵给步枪涂油防锈。
艾伦突然调出一段加密视频,是他用神经头盔记录的未来幻象:2100 年的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手腕上戴着简易的能量监测手环,当有轻微时空波动时,手环会变成彩色的螺旋,引导孩子们用集体游戏的方式稳定能量。“这不是空想。” 他的指尖划过幻象中的手环,与 1938 年林秀芝的陶哨产生共振,“就像现在的地震预警,未来的时空防护也该是日常化、生活化的。”
科研团队的生物学家苏菲推来基因测序仪,屏幕上显示着守护者与普通民众的基因对比。“这里有个‘时空适应基因’,在守护者体内更活跃,但普通人也有,只是需要特定刺激。” 她指着基因链上的螺旋结构,“我们计划开发‘时空营养剂’,用陨铁提取物和植物活性成分激活这个基因,就像给庄稼施肥,让每个人都能长出点‘防护力’。”
在讨论建立全球时空监测网时,铁匠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 1913 年他祖父手绘的 “地脉图”。泛黄的麻纸上,用朱砂标出的能量节点竟与现代卫星测绘的 92% 吻合。“老辈子叫‘地脉’,咱们叫‘时空纤维’,其实是一回事。” 他将地脉图扫描进系统,与未来规划图重叠,“未来的监测站得建在这些老节点上,就像给老树根添新土,不能瞎刨。”
当话题转向时空科学教育时,米格尔的全息投影突然加入会议 —— 他已经是纽约时空防护高中的老师了。“我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用 1938 年的陶哨和 2067 年的声波仪做对比实验。” 他展示着课堂视频,拉丁裔的孩子们跟着陶哨节奏跳舞,同时用平板电脑记录能量变化,“他们不觉得这是科学,觉得是魔法加游戏,学得比谁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