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635章 守护者与科研团队的合作深化

1967 年初暑的日内瓦联合实验室,3d 打印机的嗡鸣在无菌舱内回荡。生物学家苏菲戴着防静电手套,将 1938 年陈守义的基因样本注入液态金属,透明的溶液瞬间泛起青铜色的涟漪,在模具中凝结成螺旋状的手环。手环内侧的七圈纹路正在缓慢旋转,每圈都对应着不同时空的能量频率 —— 这是科研团队耗时三个月的成果,专为增强守护者的能量感知设计。

 “第一版原型机在两河流域测试时,铁匠的定星锤差点把它融了。” 材料工程师马克递过冷却后的手环,金属表面还残留着 1913 年时砂的结晶痕迹,“现在加入了陨铁粉末,能承受 800c的能量冲击。” 他调出全息图纸,手环的能量接口处,清晰可见与 1967 连神经头盔兼容的通用协议,“就像给不同时空的插头装了转换器。”

 江浅将手环递给刚结束训练的陈守义。金属接触到他左臂印记的瞬间,七圈纹路突然亮起,在空气中投射出三维能量场图谱 ——1913 年的铁匠正在修复裂隙,1938 年的张敏在引导孩子们撤离,1967 年的艾伦在调试防护盾,每个光点的亮度都代表着实时能量强度。“这比发报机直观多了。” 陈守义转动手腕,图谱随之旋转,某个闪烁的红点格外刺眼,“那里是东京地铁?能量波动有点异常。”

 苏菲的瞳孔在护目镜后收缩。东京山田的监测数据刚刚传来,时空裂隙的扩张速度突然加快了 0.3 赫兹,而手环提前 17 秒就发出了预警。“它能捕捉到 0.01 赫兹的能量差。” 她调出手环的感应原理示意图,那些螺旋纹路其实是微型能量传感器,“就像 1938 年林医生能通过脉搏判断伤势,现在你们能‘触摸’到时空的脉搏。”

 在隔壁的装备车间,1913 年的铁匠正试着穿戴新研发的能量背包。帆布材质的背囊上缝着七块陨铁制成的能量板,每个板块都刻着不同的螺旋符号。当他将定星锤插入背包侧面的接口时,能量板突然亮起,在地面投射出与两河流域主裂隙相同的能量模型。“这玩意儿能存住能量?” 铁匠的手指在能量板上划过,能感觉到里面流淌的时砂能量,像被驯服的铁水。

 “最多能储存三次时空校准所需的能量。” 能源专家艾娃调整着背包的调节阀,“1967 年的超导线圈能锁住能量流失,而 1913 年的陨铁板负责稳定频率 —— 就像你们铁匠铺的储煤仓,既要有足够的燃料,又不能让火灭了。” 她按下背包上的释放键,一道银白色的光丝从喷口射出,在墙面画出完美的螺旋,与陈守义觉醒时的光丝完全一致。

 1938 年的张敏捧着新设计的教案本走进来,封面的朱砂印记与手环产生共振。当她翻开书页时,全息投影自动展开,将 1913 年的防护口诀、1938 年的应变方案、1967 年的能量公式整合在一起。“学生们的笔记帮了大忙。” 她指着页面边缘的小字,那是被救的孩子们写下的 “安全信号”,“科研团队把这些情感能量编码成了程序,现在教案本能自动生成最适合当前场景的方案。”

 艾伦的神经头盔在这时完成了最后调试。头盔的感应区新增了七个触点,分别对应其他守护者的能量频率。当他戴上头盔时,眼前的全息界面突然多出六个小窗口,实时显示着铁匠的能量储备、张敏的防护范围、陈守义的基因稳定性。“这叫‘神经互联’。” 他操控虚拟光标,将东京的裂隙数据同步给所有成员,“就像 1938 年的电台组网,只是现在我们能共享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