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年首位守护者的发现
1913 年清明的皖南山区,雨丝裹着青铜色的沙粒斜斜砸在青瓦上。调查员周明轩的木屐陷在泥地里,蓝布长衫的下摆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他攥着怀里的经卷拓片,指腹反复摩挲着螺旋符号的边缘 —— 这是江浅特别叮嘱要重点比对的纹样,此刻正随着他的心跳微微发烫。村口老槐树下的铁匠铺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火星混着沙粒在雨雾中炸开,像散落的星子。
“借个火。” 周明轩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硫磺与铁锈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铁匠正赤着上身捶打铁块,汗珠顺着古铜色的脊背滑进工装裤,在腰侧积成小小的水洼。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臂的肌肉,每一次发力,肱二头肌上的圆形印记就会泛起淡金色的光,边缘的螺旋纹路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周明轩的呼吸突然停滞。他悄悄掏出拓片比对,那印记的直径恰好三寸,中心的圆点周围环绕着七圈螺旋,与敦煌经卷上 “北斗护心” 的图案分毫不差。更让他震惊的是,铁匠捶打的铁块上,时砂凝结的纹路正在自动组成与印记相同的图案,仿佛金属本身在记忆这些符号。
“客官要打些什么?” 铁匠转过身,右手的铁锤还在滴着冷却水。他的手掌布满老茧,虎口处有块月牙形的疤痕,形状竟与 1938 与台儿庄战场上发现的印记边缘完全吻合。当他接过周明轩递来的火柴时,指尖的温度让火柴自动燃起,火苗呈现出奇异的蓝紫色。
“我…… 我想打把镰刀。” 周明轩的声音有些发颤,目光始终没离开那枚印记。铁匠的手臂在淬火时溅上水珠,印记遇水后突然变得清晰,七圈螺旋中浮现出细微的星点,组成了完整的北斗七星。这与江浅描述的 “星砂印记” 特征一模一样 —— 只有守护者的印记在接触水与火时,才会显现星图。
铁匠将烧红的铁块浸入水槽,蒸汽腾起的瞬间,周明轩看见水面上映出的印记竟在缓慢旋转。“这印记打小就有。” 铁匠用粗糙的布巾擦着手臂,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俺娘说生俺那天,天上掉下来块青铜色的石头,砸在铁匠铺的地基上,石头上的花纹就跟这印记一个样。”
周明轩突然想起江浅的嘱咐,从行囊里取出一小袋时砂样本。当他把沙粒撒在铁匠的印记上时,那些青铜色颗粒突然跳起细碎的舞蹈,在螺旋纹路中组成了 “1913” 的字样。这是古籍记载的 “时空校准” 现象 —— 守护者的印记能自动识别所处的年代。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周明轩的钢笔在记录本上飞快滑动,笔尖划破纸面的声音在雨声中格外清晰,“比如能提前知道天气变化,或者打出来的铁器特别耐用?”
铁匠突然停下手里的活计,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农具。那些锄头镰刀的刃口,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淡金色的光泽,“俺打的犁铧,能让荒地多收三成粮食;俺打的菜刀,砍骨头不卷刃,还能……” 他突然压低声音,“还能让时砂不沾锅。前阵子沙暴最厉害的时候,村里就俺家的铁锅没被腐蚀。”
周明轩的心跳如擂鼓。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指南针,指针在靠近铁匠时疯狂旋转,最终稳稳指向印记中心的圆点。这证明铁匠的生物磁场能影响磁性物质,与 1967 与纽约发现的那位黑人少年特征完全一致。“我必须把你的情况报告给上级。” 他郑重地将记录本揣进怀里,油纸封面在潮湿的空气中微微变形,“她是研究这种印记的专家,也许能告诉你这到底是什么。”
三日后的清晨,江浅踩着泥泞走进村庄。她的黑色风衣下摆沾着草屑,手提箱里装着从日内瓦带来的检测设备 —— 紫外线灯、磁力计,还有一小片 1938 年的时砂结晶。铁匠铺的木门敞开着,里面传来熟悉的敲打声,与她记忆中 1938 和重庆兵工厂的节奏惊人地相似。
“江主任。” 周明轩迎上来,将记录本递过去,纸页边缘的水痕已经变成淡紫色 —— 这是时砂侵蚀的痕迹,“您看他的印记,在紫外线下发的光和敦煌经卷上的符号完全同频。”
江浅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打开手提箱取出紫外线灯。当紫色光束照在铁匠的手臂上时,那枚圆形印记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七圈螺旋中浮现出的星图,与《伏尼契手稿》第 73 页的插图完美重合。更神奇的是,星图中代表 “时空之心” 的那颗恒星,正发出比其他星星更亮的光,直指两河流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