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生001 作品

第262章 千古功业暴露了大问题

 (妈耶,难道历史上真的不存在我们没有的东西吗?) 

 (以前有人还质疑我们炎黄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不是一波最为现实的打脸吗?中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想,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们历史中找不到原型的?) 

 (再一次被古人震撼到了。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 

 (没有想到连一国多制都有,果然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老祖宗他们干不出来的丰功伟绩。) 

 (别说,你还真别说,我发现我们老祖宗真就十项全能。) 

 (现在我说一声迷人的老祖宗,谁支持,谁反对?) 

 (周公旦,你,我,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你了,说你强吧,你是真强的离谱,但只可惜,你不代表我的利益啊,但作为炎黄的先祖,我还是要说一句,你牛!) 

 (先别狂欢,咱们不是应该先质疑这种事存在吗?大吊哥。) 

 .......... 

 大周, 

 召公毕公嘎嘎大笑。 

 “姜子牙,瞅见没,我们大周多么的强盛,千古功业随便一抓就是。” 

 他们两个终于找到了文化自信,之前被打压的太狠了,现在总算给抖起来了。 

 姜子牙哼了一声:“这好像是姬旦的本事,关你们什么事?你们有什么脸蹭人家的功劳呢?有本事自己也整一个千古功业出来啊。” 

 召公毕公瞬间破大防。 

 ............ 

 大唐, 

 房玄龄杜如晦眨了眨眼,感觉像是玄铁重骑兵冲过一样。 

 “这是真的吗?” 

 “周公旦曾经提过一国多制?” 

 “跟刘邦哪个郡国并行,周制和秦制并用一样?” 

 他们两个不是专门研究史书的,毕竟是丞相,哪里有功夫皓首穷经,也没有魏征这种杠精的爱好。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了魏征刚才为什么不说话,感情你是知道啊! 

 程咬金也对魏征刮目相看,抛开立场,魏征的对于史书的研究深度,绝对是大唐第一人。 

 “老魏,你说说呗,让俺老程也开开眼。” 

 魏征哼了一声,不搭理程咬金,气的程咬金想要揍人。 

 ......... 

 大汉, 

 刘盈的心一点点的往下沉,自己又要输了吗? 

 难道自己真的就一点都追赶不上阿父,不,他连阿母都比不了。 

 刘盈鼓起勇气委屈巴巴巴的扯了扯刘邦的衣袖:“阿父,这是怎么回事?” 

 刘邦哼道:“乃公怎么知道?” 

 刘盈一愣:“你不知道?那阿母为什么知道?” 

 刘邦嘿嘿一笑:“有没有一种可能,你阿母的出身比乃公高呢?” 

 刘盈又迷糊了,阿母是商贾啊,有什么出身?你可是官吏出身啊。 

 ..... 

 北宋, 

 司马光耳边都是读书人询问的声音,问周公旦是否有这个千古功业,具体措施是什么? 

 司马光烦不胜烦,这个他真没有注意。 

 毕竟所谓的政策制度,也许在是史书上只是只言片语,要了解一个制度,就得分析社会文化背景,还要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最后才能分析得出这个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个制度出自那本典籍。 

 要说一国多制,他能够想到的只有刘邦的郡县并行,可这是一国两制,一国多制是个什么鬼。 

 他本来想说博主肯定错了,但人家好不容易在吹周公旦,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他虽然觉得博主有问题,但只要你吹我吹的人,咱们就是异父异母的好兄弟。 

 于是,他喜滋滋的准备给博主鼓劲加油。 

 ...... 

 (博主,赶快说周公旦的一国多制是怎么回事?) 

 (这个你的说清楚,我还准备出去装逼呢。) 

 (瓜子己经摆好,就看你的瓜是否管够保甜。) 

 陈勇笑了笑,对于周公旦的这个制度,他必须得好好说啊。 

 【所谓一国多制,就是在一个王朝使用了超过两种以上的制度。】 

 【刘邦哪个郡县并行,充其量叫做一国两制,跟周公旦这个比起来,还是略有不足。】 

 【周公旦的一国多制,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沉浸式的体验一下。】 

 西周, 

 成王时期。 

 周公旦平定天下,但,西周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定。 

 召公毕公等人忧心忡忡:“旦,我们姬周承载了天命,可是,殷商遗民不尊周礼,诸侯国君们人心思变,如之奈何?” 

 其实,西周时期,也遭遇到了秦始皇时期的问题,就是西周的礼乐,遭到了殷商之民和诸侯们的联手抵制。 

 历史是个轮回,秦始皇遇到的问题,就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不要觉得这是个例,这是普遍的情况。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谁都知道秦始皇的制度比六国先进,但六国百姓就是不买账

啊,这就是移风易俗的艰难之处。 

 西周也是这样。 

 不光是子民们不愿意用周礼,行周制,诸侯也不愿意,我喜欢吃肉,你非要吃菜,你还觉得为我好,你是不是有大病? 

 当时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大有天下崩乱之态。 

 面对这种情况,周公旦只思考了一秒,就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既然诸侯们不愿意使用周礼,那就让他们继续使用殷商的制度礼乐!” 

 这句话首接把召公毕公给干不会了。 

 “用殷商制度?我们姬周的礼乐还怎么推行?” 

 “不行啊,旦,这也太胡闹了,从未听说一个王朝要用两种制度的。” 

 面对召公和毕公的质疑,周公旦耐心的解释。 

 “制度需要慢慢的改变,移风易俗,也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来落实,咱们必须给诸侯们,给子民们足够的适应时间。” 

 “但是,天子和诸侯之间,必须使用周礼,至于诸侯国内政,他们爱用什么制度用什么制度,想用殷商制度了,就用殷商制度,觉得咱们周礼好的,就用周礼,治国嘛,制度不是关键,关键是好用就行,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对,这就是周公旦解决周初社会矛盾的办法,他跟秦始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秦始皇全面普及秦制,采取了一刀切的快速推行的办法。】 

 【而周公旦则是柔性的推行周礼,他让诸侯可以自己选择周制,还是殷商制度,所以,周朝的社会矛盾,并没有秦朝时期那么严重,就在于两个人的治国思路的差异。】 

 (这是真的吗?) 

 (周公旦己经这么先进了?) 

 (我想要证据,说真的,这种事你拿不出证据来,就真的没人信。) 

 (周朝竟然允许使用殷商制度,这个制度到底能使用到什么地步?) 

 ........... 

 【周公旦时期,使用殷商制度,可以放宽到什么地步呢?就是百无禁忌,殷商的一切制度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