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辟邪 作品

第1256章 《新开通的隧道》

这天,何要好刚给妻子林晚办完葬礼,心里那叫一个难受。他开着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那车的轮胎在急弯处擦出刺耳的声音,就跟尖叫似的。他从后视镜里瞅了一眼,后排座椅上用黑色绸布包着的,正是妻子的骨灰盒,安静得让人心里发慌。他急着抄近路回家,就打算穿过新开通的青龙山隧道。 到了隧道口,那隧道口黑黢黢的,像个巨兽的咽喉,一下子就把车灯给吞进去了。车一进去,湿冷的空气就把车身给裹住了,凉飕飕的。车开到隧道中段的时候,“呜——”一阵尖锐的火车汽笛声突然就响起来了,把这安静的隧道给撕开了一道口子。这声音居然是从对向车道传来的!何要好吓得赶紧踩刹车,冷汗“唰”地一下就把衬衫给湿透了。他往前一看,隧道里空荡荡的,可水泥地面上却有生锈铁轨的幻影,飘了几秒钟,“嗖”地一下又没了。

 等出了隧道,手机自动亮了起来。屏幕上是一张泛黄的《山城晚报》电子版照片,上面显示着1987年7月14日,青龙山隧道工程车脱轨爆炸,37名工人都葬身火海了。新闻照片里,扭曲的钢筋中间伸出一只焦黑的手,看着那叫一个瘆人。

 何要好到了市图书馆,那股霉味直往他鼻子里钻。他在那翻着1987年的微缩胶卷,看着《山城晚报》关于那次事故的报道,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报道说“电路老化引发自燃”,可记者用极小的字备注了“目击者称爆炸前有不明信号弹升空”。更奇怪的是事故名单,37个名字里,巡道工郑红梅的名字被红笔反复圈划。

 这时候,身后有个沙哑的声音说:“她本该活下来。”何要好一回头,是档案管理员老吴。老吴指着郑红梅的证件照说:“当天她调休,却坚持替生病的同事巡道。爆炸后搜救队找到她烧焦的巡道包,里面……”说到这儿,老吴突然不吭声了,然后塞给何要好一张残缺的工程图纸。图纸背面用血写着三个字:赵德坤。

 到了深夜,何要好把图纸摊在灯下看。隧道剖面图显示中段有个废弃通风井,正好就是之前听到鸣笛声的地方。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1987年的报道照片自动更新了,郑红梅的证件照被放大,瞳孔位置用红笔添了两个叉。

 何要好赶紧又开车去了隧道。车一熄火,那鸣笛声就从混凝土墙壁渗出来了。他用手指摸了摸冰凉的洞壁,突然有块石砖松动了。砖后面藏着个小铁盒,盒里是半本烧焦的巡道日志,上面写着:“7.14,赵工长命我检查3号通风井,井内有硫磺味...信号弹发射架...”日志到这儿就没了。

 通风井盖被藤蔓缠得死死的。何要好借绳索下到竖井里,头灯一照,井底全是工程废料。那股腐臭味直往鼻子里钻,他顺着味儿扒开碎砖,一具蜷缩着的人类骸骨露了出来!白骨右手紧紧攥着生锈的铜哨,左手指骨深深插进井壁裂缝,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冤”字。

 何要好一看,骸骨颈部的银项链挂着烧变形的哨兵牌,上面写着郑红梅。他颤抖着碰了碰哨牌,井壁突然渗出冰露。露水在砖面上蜿蜒成箭头,指向东北方城区。

 何要好顺着箭头到了一个废弃的铁路调度所。他撬开生锈的铁门进去,控制台上全是灰,就1987年的列车时刻表干净得很。7月14日那栏用红笔标注:“22:00工程专列通过青龙山隧道”,下面还贴着张便签:“赵指令:延迟发车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