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第三是产业发展问题。目前,我们村的主要产业包括烤烟、核桃、青花椒以及各家饲养的牲口。”  “然而,这些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再加上运输距离较长,许多老板都不太愿意到我们村来收购,即便有收购的,也会把价格压得很低。”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方向,同时也要注重发展村上的集体经济。”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村的经济水平,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关于这个问题,马常斌确实深思熟虑了好一阵子。所以当柳江河询问时,他胸有成竹,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条理清晰地说了一二三。 

 然而,在说完之后,他心中却有些忐忑不安,他凝视着柳江河,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切中要害,是否真正说到了点子上。 

 柳江河面带微笑,对马常斌的回答表示肯定:“常斌啊,非常不错!你对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很到位,能够抓住关键所在” 

 “看得出你是下了一番功夫去思考的。不过,问题虽然找出来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它们。” 

 马常斌心知肚明,柳江河的问题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柳县,我个人认为这三个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要想彻底解决这三个问题,解决后山村的文问题,就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处理,而应该从整体上进行考量和应对。” 

 听马常斌说了很久,柳江河大概听懂了他的想法,比如思想认识的问题,传统的耕作模式,深根般牢牢扎在人们心中,难以轻易撼动。 

 要想让村民们摒弃过去的传统思维方式,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 

 可以在村民大会宣传以及驻村工作组走村入户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们亲眼目睹身边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不仅能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厚爱,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主动投身脱贫事业的积极性和动力。 

 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产业发展,村民们都是非常实际的人,他们往往只看重那些能够带来实际收益的产业。 

 只要他们看到某种产业确实能够赚到钱,自然就会充满热情地去参与其中,根本无需村里的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所以,当在选择新的产业时,务必要慎之又慎,必须找到那些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 

 只有这样,村民们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马常斌说后山村虽然相对贫困,但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羊肚菌等菌菇种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