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老六 作品

第742章 离乡背井,求生存

 秦天诚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那里的土地像老人的脸庞一样布满皱纹,干裂的土壤无法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饥饿感。  他是家中的老大,上有天,下有地,中间还夹着弟弟妹妹的重担。 

 在他模糊的记忆里,那个家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两个弟弟相继夭折,一个妹妹饿得皮包骨头时被送给了远房亲戚,另一个妹妹为了捞一条鱼充饥,却永远沉入了山脚下的那条浑浊的河流。 

 最小的那个妹妹熬过了饥荒,却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被惊吓过度,自此神志不清,整日对着空气说话,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漂浮在现实与幻境之间。 

 这一切压在秦天诚瘦弱的肩膀上,却也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 

 他很少说话,不是不会,而是认为多数话语都是无用的。 

 在饥饿面前,一切华丽的辞藻都显得苍白无力。 

 十几岁他就抗上了家庭的重担,不仅要下地干活,还经常去做短工,日子很艰苦,但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邻居们看着这个沉默的少年,眼中既有怜悯也有敬佩,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么活着,要么死去,没有第三条路。 

 二十岁那年,一场持续的旱灾击垮了村子里最后的希望,田地龟裂,庄稼枯死,连老鼠都离开了这个不毛之地。 

 秦天诚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方,做出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开。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抉择,他将抛下那个神志不清的小妹,抛下那片虽然贫瘠但承载了他全部记忆的土地。 

 但他必须这样做,因为留下来意味着慢性死亡,而他,秦天诚,还不想死,至少不能这样毫无尊严地死去。 

 城市对于一个农村青年来说,既是希望,也是陷阱。 

 秦天诚带着几个干硬的馒头和一身粗布衣服踏入了北城,这座在他想象中能够带来无限可能的地方。 

 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有关系,没有技能,没有学识的农村青年在城市里比牲口还不如。 

 他睡过桥洞,躲过驱赶,饿得眼冒金星时甚至去翻过垃圾堆。 

 但他从未想过回头,因为他知道身后已经没有路了。 

 当他再次饿得几乎晕倒在街头时,一个转角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间不起眼的裁缝铺,门前的木牌已经褪色,但那股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气却让他停下了脚步。 

 店门口站着一位中年妇人,她的目光落在蹒跚的秦天诚身上,没有厌恶,没有鄙夷,只有一种奇特的平静,仿佛在注视一件等待修补的破旧衣物。 

 “你能搬东西吗?”她问。 

 秦天诚没有多想就点了头。 

 那天,他搬了一整天的布匹和煤炭,换来了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和店后一间潮湿阴暗的杂物间睡觉的权利。 

 他以为这只是一次临时的工作,没想到却成了他生命中的转折点。 

 裁缝铺的老板娘姓林,是个寡妇,带着一个十七岁的女儿林玉。 

 在那个物资匮乏、人心惶惶的年代,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勉强维持着这间裁缝铺。 

 秦天诚就这样留了下来,起初只是帮工,帮老板娘送衣服、买材料、劈柴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