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盈觞 作品

第234章 破城

剌炀城,皇宫太凌殿内,女子白裙染血,一手拎着匕首,一手提着头颅。 玉轸皇帝陈珏的头颅。

 鲜血自陈珏的脖腔里滴落,随着慕容非一步步高台,血迹也从那倒下的龙椅处一路延伸,如同是从龙椅脚下往群臣所在铺起了一条鲜红的地毯。

 群臣瞠目,骇然给缓步走来的女子让开了一条宽阔的通道,直通太凌殿的大门。

 禁军们都停在了原地,那水火修士怔怔地坐在地上。皇帝已死,他们也失去了战斗的理由,守卫皇城的禁军如今还能为谁而战?

 柳非拎着陈珏的头颅走到青玉琴前,放下匕首与头颅,解开了身上的黑布,小心翼翼地包裹住琴,不让它沾染上陈珏的鲜血,而后将它背在了身后。

 做完这一切后,她再度拎起匕首与头颅,走向太凌殿的大门。

 殿内众人静静地看着柳非走出太凌殿,这一群聚居在剌炀一城的玉轸臣子一个个如同被抽走脊梁骨一般瘫软下来,北幽来犯十八年,他们还可以仰望远处那座腾骥关,欺骗自己北幽大军永远攻不进剌炀。但如今皇帝陈珏真实不虚地死在自己面前,他们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绝望。

 皇帝被枭首,两位皇叔一人身死一人失踪,在位多年的贵妃病逝,丞相杨清风心中只有钱财,重臣慕容怀柳助其外孙女弑君,如今的剌炀城已无人坐镇,而北幽五十七万大军就在腾骥关外!

 一个个大臣瘫软在地,甚至连为皇帝哭丧的力气都没有了,压在他们心头的是堪称绝望的未来。

 将为亡国奴。

 大殿最前,慕容怀柳收起灵念,整了整衣袖,朝着倒塌的龙椅磕头叩拜。

 他一生忠于剌炀陈氏,却在方才助柳非行弑君之举,这既是一个玉轸人对柳韶瑾的仰慕与愧疚,也是一个垂垂老者对自己仅存于世的外孙女的保护,却不是一个玉轸臣子对皇帝的尽忠。

 慕容怀柳长叹一口气,一身大儒意气随着这一声长叹散尽,留下的只有一个泪眼婆娑的老臣。

 老臣对着殿中倒塌的龙椅三跪九叩,而后转身离去,留下满殿或哭或闹或迷茫的玉轸文武百官,独自跟在柳非身后。

 这位玉轸在天下最后的脸面,天下书三慕容怀柳舍弃了臣子的身份,只是作为一个外公,想要见证外孙女最后的抉择。

 新元元年六月十八,注定是一个被剌炀城百姓记一辈子的日子。

 这一日,柳非拎着一个头颅从皇城大门缓步走出,顺着剌炀城主街大道一路往城门走去,皇城大门两侧禁军惊慌失色却无一敢拦。

 长街两侧,有百姓高呼杀人,试图寻吏报官。

 有人交头接耳,猜测这是谁的头颅。

 直至有人惊呼出声,指头大呼:“皇上!”

 一声凄厉至极的呼喊惊了檐上鸟雀,静了街旁看客。

 长街百姓鸦雀无声,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看着那颗还在往下时不时滴下鲜血的头颅。这便是,他们的皇帝?他们的天?

 渐渐的,柳非弑君斩首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至满城皆知,剌炀城主道长街两旁挤满了人,一个个面带着不可置信神情的城中百姓在见到那血方淋干的头颅后,面上的疑惑转为了震惊和惶恐。

 皇上死了,然后呢?然后会发生什么?

 没人敢上前询问,他们只能怔怔地看着柳非一步步从他们面前走过,看着统治了剌炀城十九年的皇帝的头颅被人拎着游街示众。

 待柳非走远之后,回过神来的城中百姓才吵嚷起来,有当街评天论地的,有骇然回家收拾细软准备逃亡的,也有将这则令全玉轸震惊的消息添油加醋传给更多人的。

 而更多的人,却是聚集在了皇城入口处,期待着还在皇宫内上朝未归的官员们能给与他们一个说法。

 但他们注定得不到想要的安抚了,慕容怀柳跟着柳非一同往城门而去,而去地下粮仓准备撤离事宜的杨清风得到消息后更不可能留下来承担一个摇摇欲坠的剌炀城的存亡了。现在皇宫内留下的只有一群没了主心骨的官员,和各有想法的禁军们。

 柳非无暇顾及身后剌炀城的官员,百姓们的反应。她一路往剌炀城的城门走去,不急不缓,只在某处客栈旁驻足了一瞬,而后继续前行。

 剌炀城城头,得到了消息的城防战士们已经聚集在了城墙之上,看着主道长街被剌炀城百姓围出了一个空荡的通道。

 城门外,连那些流民们都开始逐渐聚集在城门口,一个个仰着头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剌炀城城门口,周骏晟倚靠着城门,看着那个逐渐走来的身影,默然不语,他的同僚们则紧张地盯着聚集来的流民,甚至无暇顾及身后的剌炀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都给我散开!散开!”一声暴怒的喝斥在城头响起,陈四终于站上了城头,他高声怒骂,喝斥着周围的守卫们回到自己的位置,自己则遥望着那一抹白色染血的身影。

 是陈珏的头,皇帝死了,那自己这赐姓为陈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