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无忧郡守获得昭义伯称号仅有三日,便被除爵留职恢复如常。  幸好他没有灵智情绪不显,否则定会亲率锐卒攻伐叛逆义军。 

 “郡守莫急,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只是这义军剿而复兴、投而再叛,朝廷就没有应对之法吗。 

 若是如此乱军难以肃清不说,其他势力恐怕也会争相模仿,造成力压则降、遇险则叛的局面。” 

 “君侯所言甚是,然我忘忧国一向仁德为怀,有善待降者的传统。 

 他们既降我等怎可再行杀伐,为此陛下同样善待各方义士,以义士压乱军既不伤国本、又能以相争促平衡。 

 义军虽自在却无力发放各项俸禄,最终只得一虚名随时可破。 

 义士得授官爵只需负责私兵亲卫之俸,无需烦恼下属兵卒之饷,得名得实方可长久。” 

 无忧郡守道出了义军最大的漏洞,不是他们自建势力后没有实权,而是无法发放俸禄。 

 如此下属与兵卒不反已是忠心有加,又怎会接受城主调令。 

 表面上看,只要各城城主发放俸禄就能完全行使城主之权,但这是一个大坑。 

 不说各属官需要何种灵物做俸禄,单说城中那一千守卫的军饷就能让常人绝望。 

 因此义军城主难得实权、占据城池越久欠饷越多,最终只能留个城主名号,无法有效治理属地。 

 “原来如此,朝廷法制健全国库充盈,乱军钱财有限难成法度。 

 只需义士与乱军相互交流所得,自然会心向朝廷。” 

 “正是如此,人心难测何以全忠,当以利诱之,各地乱军早晚会诚心归附,成我忘忧国助力。” 

 确定反复横跳不会遭到额外惩戒后,周元再次接下了讨逆将军之职。 

 “郡守稍等,待我回城发起讨逆之战,尽快戡平叛乱还无忧地安康。” 

 “如此便有劳君侯了,若有功勋立下陛下定会再加恩赏。” 

 周元返回道观后并没有要求大魏义军立刻投诚,而是传信大魏将士联合几位投降城主,着重探查城主之位的各项功效。 

 如此为之是因他与大魏处于深度合作关系,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让大魏将士有时间验证收获。 

 随后三日在十一位天理城主的帮助下,大魏诸将对城主之权有了详细认知。 

 当神武大将褚昱得知需要发放俸禄才能行使城主之权后,瞬间对义军城主之位好感尽失。 

 “之前你们不是还操控缇骑封锁了盖原北城门吗。 

 难道俸禄可以分开发放,与谁俸禄便能调动谁。” 

 “将军误会了,缇骑也好、守卫也罢均有上下从属关系。 

 若不给其上官发放俸禄,他们便领不到出巡之令。 

 因此我等利用城主之权赋予了教众缇骑身份,让他们代为行事。” 

 “若是如此,这城主之位做的倒是憋屈,远不如有俸禄可拿的县令之位。” 

 “不敢欺瞒将军,实情确实如此。 

 早知县令之位如此贵重,我等必不会坐那城主之位。” 

 众城主遗憾错过多年俸禄,皆感觉心如刀绞难以自已。  大魏诸将却从中看到了养兵之机,只需将各城兵卒全部换为大魏士卒,让他们去领那份俸禄,必能减轻国朝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