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
没一会儿,东方朗来了,跟一个漂亮女生牵着手过来的。
“东方!”
周浩然跟他招手。
“你怎么在这?”
东方朗是过来视察工作的。
周浩然笑道:“你没上课?”
“逃课了。”
东方朗对此不以为意,看向了乔海。
周浩然介绍道:“他就是我之前跟你说过的乔海,计算机系的硕士研究生,你叫海哥,有什么事了你可以找他。”
“海哥!”
东方朗明显要圆滑很多。
乔海则略显古板,皱眉道:“你怎么逃课了?这可不行!”
周浩然不以为意的说:“逃课好啊,与其上课浪费时间,还不如去泡泡妞呢。这小子有点本事,你别拿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上不上课的意义不大,你啥时候看过我上课?”
“你真是……”
乔海觉得这小子真是个怪胎,满脑子荒诞想法。
东方朗笑着说:“海哥,你们在这聊什么呢?”
乔海没好气的说:“听他吹牛呢!”
“不会吧?”
“他说要做一个几百亿的上市公司!”
“哦。”
东方朗的反应比较平淡,并没觉得意外。
这就让乔海感到意外了。
心说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俩人好像都一个路数的。
周浩然怕乔海觉得东方是外人,就把他勇闯学术圈,申请了国家项目“校园一卡通”在校研发。然后,进行一些产权的规避,通过中博软件来商业化运作,先拿下“红星卡”的过程给说了一遍。
东方朗听后,颇为震撼:“这一环套一环的,也太能了吧?”
“碰巧了呗。”
乔海撇撇嘴。
东方朗摇摇头,正色道:“海哥,市场里没有巧合,命运只会关注做足了万全准备的人。浩然这么忙,跑过来不图名不图利的做学术,肯定有复杂的动机。”
周浩然笑笑,“是这样。”
“不就是做项目嘛。”乔海不认为这是周浩然从头到尾策划的,大概就是赶巧了碰上的,“做校内项目的开发,这流程多复杂啊?不信你问问他,有多麻烦?他为了跑项目,去首都待了半个月!”
东方朗分析道:“跑项目的目的,有没有可能不是为了项目?”
“啊?”乔海微微一愣,很不理解,“什么意思?”
东方朗指了指这间简陋的咖啡厅,“这个咖啡厅是我办的,我做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这个项目在大学里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同时积攒一些开店做生意的经验。”
“嗯?”
乔海很吃惊,这下真的意识到这个东方朗不是一般的大学生了。
东方朗道:“周浩然去首都跑项目,可能是很辛苦。可我相信在跑项目的过程中,他一定在首都那边认识了很多科技行业的官员、领导,或者专家教授什么的。用跑项目的名义来拓展关系,可能这才是闯学术圈、做科研项目的意义。”
周浩然低头喝咖啡。
有东方朗这小子在场,有些话就不用他来说了。
一趟首都,他连海里都去过了。
还拜访了几位现在级别很低,但前途无量的海港出去的领导,比如复旦大学之前辩论队的带队老师。
“说是这么说……”乔海的对抗心态一下就转变了,“可是做科研项目,流程还是太麻烦了。要是真觉得智能卡的市场前景这么好,直接以中博软件的名义来开发啊,哪还用这么麻烦?”
“中博软件?”东方朗觉得很吃惊,“那不就是你们刚成立的一个近乎空壳的民营小公司吗?有能力开发这种级别的项目?”
“招人啊!”
乔海说的理所当然。
现在“校园一卡通”这个项目的整体架构也都是周浩然设计的,有他牵头,什么做不成?至于在学校里做科研,这么束手束脚的要随时应对学校的乱伸手吗?
东方朗好笑道:“海哥,招人我知道,上哪招人啊?一个刚成立没多久的民营小公司,能招到什么人?据我所知,美国来的微软、思科、iBm、甲骨文那些科技巨头,在国内都因为人手不够招不到人,要从美国那边派人过来长期出差呢!”
“嗯?”
乔海猛然意识到了关键所在。
现在是97年,高校还没扩招呢!
国内的大学生很少。
加上出国热,民间的精英人才很稀少,连外企都用人不足,更别说民企了。
小民企,那就更不可能!
周浩然笑呵呵的说:“别的我不说,海哥,就你,假如咱们不认识。你一个复旦毕业的硕士,愿意去一个民营小公司工作不?我三顾茅庐来求你,你都不带搭理我的!”
乔海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