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309章在国家层面立项

第309章在国家层面立项

 申请学校的研发项目。

 流程很复杂。

 一,发布申报通知;

 二,形式审查;

 三,专家评审;

 四,分管审批。

 五,报送主管部门,再次组织专家团队再次评审。

 六,拨款。

 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个专业环节。

 就是两次的专家评审。

 一次初审,一次复审。

 正常的流程,专家评审需要申请人现场答辩,要讲清楚他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时间、团队结构,还有技术方向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等等。

 不过,很多人并不需要参加初审。

 甚至复审答辩都不需要。

 只要申请了项目,学校就给批了。

 比如程院长申请做项目,没人有资格对他审核,那基本就是他想研究什么课题,就可以研究什么课题……除非他的课题跟他的专业无关,会受到质疑。

 周浩然申请做“校园一卡通”的项目,没有获得免试资格。

 要参与初审答辩。

 有些不寻常。

 还有更不寻常的。

 在初审答辩的环节,负责拨款的主管领导张学真副校长也参加了。

 美其名曰重视年轻人!

 周浩然叫上了乔海和杨元驹两个硕士一起,参加了答辩。

 去会会这个副校长!

 一个建筑系的,来指挥计算机系的项目审批?

 你会啥?

 没想到,在答辩现场,还真是感受到了这位副校长的有理有据。

 人家根本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算的是经济账。

 周浩然要做的校园一卡通项目,要采用的是国际上最新技术的非接触式ic卡,不能国产、成本很高。

 一张空卡的采购价,至少得100块钱!

 是国产磁条卡成本的5-10倍。

 不仅卡贵,其他的相关设备也很贵。

 比如读卡的pos机。

 磁条卡的读卡设备,2000块钱就算贵的了。智能卡的读卡设备,采购价可能要达到1万块钱!

 还有研发费用。

 磁条卡的系统开发简单,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系统,3万块钱就搞定了。

 智能卡的管理系统开发,这得多少钱?

 30万都不一定够!

 50万都没保证!

 学校对单个校内项目的审批,最高批复的经费是10万元,在经费这一关就很不现实。

 还有,维护成本!

 磁条卡坏了、丢了,花20块钱,就能办一张新的。

 智能卡怎么办?

 换张新卡,成本要100块钱!

 这笔钱,谁来出?

 学生出,现在的学生都很穷,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上100块钱。如果是学校来承担这部分的成本,对学校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就算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绕不过去的最关键一环。

 这年头,国家发展要严重的依靠外国设备和外国技术,这些东西都需要花外汇去买。所以,外汇很宝贵,绝对不能轻易花掉。

 哪怕是复旦大学,想申请一笔外汇都非常困难。

 必须要有关乎国家发展、国民生计的重要理由。

 做“校园一卡通”,要采购智能卡,就需要用到外汇,从索尼、飞利浦、米克朗、英飞凌等公司去采购。

 外汇去哪弄?

 复旦的小金库里也有外汇,可真的要把宝贵的外汇,用来买这种没什么实际价值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智能卡吗?

 多少专家教授,都在申请外汇想买国外的实验材料,都迟迟得不到批复呢。

 一个校园卡,凭什么能拿到外汇?

 在90年代,世界上的主流大学,都已经推进了一卡通的项目,国内要等到1999年,才由富得流油的清华大学首先启动。

 除了技术的限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层面。

 张学真副校长好说好商量。

 把周浩然劝退。

 “技术方面我能给你说句话,经费方面还真是不好处理。”

 程院长也颇感为难。

 周浩然皱眉道:“我怎么感觉他在跟我偷换概念呢?系统开发,这需要的是科技处的项目经费。设备的部署,这走的应该是后勤处的预算通道吧?”

 “就因为是后勤处的通道,那位副校长才有更大的干预权。”程院长干预不了学校的后勤处,“如果是项目经费,是科技处的研发经费,花点外汇反而容易。后勤花外汇采购,这才是绕不过去的一关。”

 周浩然问:“那这样板工程还做不做了?”

 “你想不想做?”

 程院长很明显没死心。周浩然听出了他话中有话,眼睛一亮,“还有机会?”

 程院长神态坚定,“有!”

 “怎么做?”

 “申请成为国家项目!”

 “啊?”

 周浩然微微一愣。

 程院长沉声道:“想从学校这边立项,现在看来的确很难。不说后勤那边,只说研发经费,学校的科技处就承担不起。这么大的项目,得找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靠谱吗?”周浩然感到为难,“就一个校园卡的项目,去申请国家级科研基金,人家能同意吗?别闹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