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胸口,继续说道:“是心,是那颗无私的心,是那颗牺牲自己为天下开太平的心,是那颗把自己化为火焰给天下百姓带来温暖的心!”  “文贞也好,文忠也罢,都不足以代表韩卿这一生为大明朝的奉献!” 

 “朕认为,韩卿当得起文正二字!” 

 听到文正二字,大殿一片肃然,在场的臣子惊愕不已。 

 文正,那可是文官的最高谥号,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人几乎都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在文学,道德,功绩方面都有极大的成就。 

 如宋朝的范仲淹,元朝的耶律楚材,大明自开国起,还没有一个人得到过这个顶级美谥。 

 李善长要是早死两年,说不定能得到这个谥号。 

 历朝历代对谥号的看法都不一样,唐朝以文贞最高。 

 宋朝的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经过他这么一捧,文正就成了文官的顶级谥号,他自己也得一个。 

 刘三吾说道:“陛下,韩大人虽然有功于社稷,但文正之谥未免有些太高了!” 

 礼部尚书王钝也说道:“陛下,刘阁老言之有理,文正确实有些高了,我大明诚意伯刘伯温辅佐太上皇打下大明万世基业也不过谥号文成罢了!” 

 其实,刘伯温的功劳并没有多大,开国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淮西党,浙东党,不存在打压之说,封爵赐官全靠功劳。 

 (老爷子当年身边的第一谋臣其实是汪广洋,如果说李善长是荀彧,那汪广洋就是郭嘉,荀攸!) 

 对于韩宜可谥号文正,大部分的臣子都认为有些太高了,除了公论,也有那么一点嫉妒,这可不是什么小封赏,这是文正啊,死当谥文正,这可是文官的最高追求啊! 

 朱雄英对着众人说道:“一个人能不能谥号文正,看的不过是三方面,第一,学问,韩宜可出身名门,乃宋朝名相韩琦之后,在云南担任参政期间,大兴学堂,教化百姓,常常为学生解惑讲的嘴角长疮都不愿停下,最近几次科举,越来越多的学子考中秀才,甚至举人,进士,这都是他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