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红榜黑榜

按照后世之人的说法,贾家应该也欠了国库不少银两,并且一直赖着不还,这也是之后有了元妃省亲这一出的重要原因。

有人说,皇帝之所以突然封元春为妃,并且给了她省亲的恩典,一方面是同贾家私底下有了些不可告人的利益交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掏空贾家的银子,令其伤筋动骨、大伤元气,也方便推进之后将其一举拿下的计划。

根据推测,宁荣两府各自欠国库的银子,至少有几十万两之巨。

原着到了后期,贾家已经江河日落、内囊告罄,自然无论如何也还不上这笔巨款,这也给了皇帝抄家问罪的借口。

不过这一世并没有元春封妃这一出,元春早早的就被黛玉想办法弄回了荣国府,如今同礼部郎中之子的亲事已经定下,待到年后就要出阁,曾经被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大观园自然也就胎死腹中,再无踪迹可寻。

贾家的轨迹也同前世有所不同,不仅省下了修建大观园的一大笔银子,而且还及时察觉了王夫人吃里扒外的行为,从王家追回了一笔巨款,从那起子刁奴手中更是又弄回了不少财富。

因此,就算欠了国库几十万两银子,现在咬咬牙也是能还的上的,对自家不至于有太大的影响。

再加上林家同贾家之间又有着姻亲关系,怎么也能说上几句话,所以黛玉觉得,自己的父亲如果要顺利追讨国库欠银的话,完全可以私底下先劝宁荣两府还债,从而打开一个突破口。

有了贾家打头,勋贵一脉也就不再是一块铁板,到时候皇帝只要在适当的表示一二,比如说给最早还债的人家如贾家一些额外的恩典和赏赐,自然会让更多有能力还债的人心动。

毕竟这些人并不是还不起钱,也不缺从国库里弄出来的那点银子,只不过是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从众心理罢了。

别人借了,他们也要借,别人不还,他们也就顶着不还。

一旦还钱的缺口被打开,皇帝再摆出坚决讨债、绝不姑息的态度,这些人为了不让皇帝怪罪到自己身上,必然会想方设法的攒钱还债。

这种事只要有人起了个头,后面的人不用再大力督促,就会主动凑上来。

毕竟法不责众不假,但如果其他人都还了债,剩下的那几家钉子户可不就变成了出头鸟,很容易成为皇帝集火的对象,到时候可就划不来了。

当然,这样的方法对勋贵一派的人格外有用,但对于欠了国库银子的文官群体和皇亲国戚,恐怕就差那么点意思。

贾家的影响力还辐射不到那么广,而且这两拨人跟勋贵一派原本就有些不对付,说不定乐得看到勋贵一派的人顶在前面当炮灰,正好用他们的银子凑齐了军费,皇帝追逃国库欠银的心态也不再那么急,剩下的人就可以继续装聋作哑、逃过一劫了。

事情要真发展成那样,心理不平衡的就又变成勋贵一派的人了。

我们都砸锅卖铁凑足了银子还债,凭什么同样欠了国库银子的文官集体和皇亲国戚却还是高枕无忧?

到时候怨气冲天的他们就算不敢把矛头直接指向皇帝,在这件事中当了出头鸟的林家和贾家也一定逃不过他们的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