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诗文集
最终,黛玉还是想办法说服说服了绝大部分有才学的贵女参与其事。
为了给众人壮胆,她一改之前的思路,索性提议所有为即将出版的文集供稿的贵女,都先想好一个笔名,等到付梓印刷的时候,就直接用笔名出版。
如此一来,贵女们也就不用再担心认识自己的人会发现书中的文字出自闺阁了。
有了这么一个能够掩盖身份的障眼法之后,果然,绝大部分的贵女都相当心动。
毕竟她们平日里,心里自认为才学是不输于男子的,但写出来的诗词文章,顶多只能跟自己的闺中好友,或者父母兄弟姐妹品鉴点评一二,并不确定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身边熟悉的人,虽然对她们的文章赞不绝口,但谁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人情的成分呢?
毕竟花花轿子人抬人,平日里和闺蜜们聚会的时候,跟自己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所写的诗词文章,就算有些差强人意,她们也不忍心说太多的缺点。
推己及人,虽然她们对自己的诗文自我感觉良好,但毕竟没有经过大众的点评和检阅,谁知道之前所得到的称许是不是别人谬赞了呢?
所以其实这些贵女们,也是很想把自己的文字印刷出来,让更多的人赏析评论,从而知道自己的才学究竟如何。
只不过若要她们直接光明正大的用自己的本名出版,顾忌着名声和身边人的反对,还真没有太多人有这样的胆量。
现在黛玉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法,既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她们所写的诗词文章,并且通过世人的点评知道自己的才学如何,又能够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至于招来流言蜚语。
有了这样的保障在,贵女们自然就愿意参与其中了。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时不时就有不同的贵女在自家的宅邸里举办文会,每次的主题不同,或写诗,或作词,或书写锦绣文章,并且选择其中优秀和满意者交给黛玉,准备由她的林氏书铺付梓印刷。
所有贵女也都各自起了自己喜欢的笔名。
黛玉和三春更是基本沿用了前世建诗社时的名字。
只不过黛玉虽然喜欢竹子,依然以潇湘为名,却不喜欢妃子二字,更不喜欢湘妃竹的寓意,因此删去了“妃”字,直接号为“潇湘子”。
如此一来,少了几分阴柔之意,反而多了些洒脱出尘。
其他贵女们都觉得这名字起的好,首要的一点就是相当中性,看不出使用这个名号的人究竟是男是女,恰好可以用来掩饰她们的身份。
其他贵女所起的笔名也都是大同小异,要么就是这种中性的男女都可以使用的,要么索性就直接是相当粗野豪放的名号,让人只能想起五大三粗的男人,绝对料想不到披着这个笔名的皮的,竟然会是闺阁女子。
不过,黛玉出版诗文集最主要的目的,是替这些有才华的女子扬名,因此一直用笔名来掩饰她们的身份并非她所希望的。
所以在聚会的过程中,黛玉也少不了给在场的众人打打预防针,表示自己打算先出上几本诗文集看看市场反响,若是诗文集的质量能够得到绝大部分人的承认和赞许,她就会找个机会透露书中的所有诗词和文章都是出自女子之手,甚至有选择的透露其中某些贵女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