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暗流涌动,先发制人(第2页)

 "睡会儿吧。"她轻声说。

 叶阳却突然睁眼,目光亮得惊人:"去把陈武叫来。

 让他带三千玄甲军,天亮前进驻易水。"

 次日早朝,蓟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宣政殿的青铜鼎已烧得滚热。

 叶阳站在丹墀上,将嬴政的诏书举过头顶,声音像敲在青铜上:"秦王说燕'图谋不轨',那便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图谋!"

 殿下的朝臣们屏住呼吸,连最年老的太傅都直起了腰。

 叶阳的目光扫过人群,停在缩在角落的大司农身上:"大司农,三日前你说'备战需粮百万石',现在去查——各郡县粮仓可曾有一粒粮被豪强囤积?"

 大司农的额头瞬间沁出冷汗,跪在地上直叩首:"臣这就去!"

 "再派使者去临淄、郢都。"叶阳转向站在右侧的上卿,"告诉齐王、楚王,燕与诸侯同饮易水,共抗强秦。"

 退朝时,林婉在偏殿等着他。

 她的袖口沾着粮库的麸皮,眼里却闪着光:"六国商会的人刚走,我让他们立了军令状——敢囤一石盐铁,抄家灭族。"

 "做得好。"叶阳将她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下午你去城外新营,看看民兵训练得怎样。"

 "你呢?"

 "影卫来报,咸阳有个'使臣'要见我。"叶阳的嘴角勾起冷笑,"李斯的幕僚,带着耳朵来听消息的。"

 未时三刻,蓟城驿馆的花厅里飘着松露酒的香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穿玄色深衣的"使臣"握着酒盏,指节因用力泛白。

 他望着上座的叶阳,后者正夹起一块鹿肉,漫不经心道:"李廷尉可还安好?

 前几日我收到赵地的密报——代郡的五万精兵,已经把秦军的粮道看得死死的。"

 使臣的喉结滚动两下,酒盏"当"地磕在案上:"太子说笑了......"

 "说笑?"叶阳突然放下筷子,目光如刀,"你说你是奉王命来'叙旧',可你靴底沾着函谷关的红土——那地方,连秦王的近臣都未必能随便进出。"

 使臣的脸瞬间煞白,"扑通"跪在地上。

 林婉站在廊下,望着厅内的动静。

 她摸了摸腰间的玉牌——那是叶阳亲手雕的"定燕"二字。

 风卷着银杏叶掠过她的发梢,远处传来新营民兵的喊杀声,像闷雷滚过大地。

 直到暮色漫上飞檐,使臣才跌跌撞撞离开驿馆。

 影卫的暗桩从房梁上跃下,单膝跪地:"殿下,那厮怀里藏了密信,写着'燕有精兵五万驻代郡'。"

 叶阳将酒盏中的残酒泼在地上,看着酒液渗入青砖:"李斯若信了,会调三万兵去守粮道。"

 "若不信?"林婉问。

 "那便让他亲自来试试。"叶阳望着西边渐暗的天色,那里有易水的方向,"今夜子时,陈武会在易水南岸点起三十堆篝火——要让函谷关的秦军,看见燕地的火光。"

 林婉忽然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叶阳站在蓟城破落的城楼上,望着星空说:"总有一天,燕国要做那握剑的手。"

 而此刻,易水的篝火已经点燃,映得天边的云像浸在血里。

 殿外传来影卫的马蹄声,带起一阵风,将案上的军报吹得哗哗作响。

 叶阳捡起最上面的一卷,瞳孔微缩——那是代郡传来的急报,只写着四个字:"秦使入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