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君悦芙 作品

第488章 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第2页)

 李治看着这些臣子们的反应,心中不禁有些无奈。

 他知道,这次修改《氏族志》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

 沉默片刻后,李治再次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众爱卿,对于如何修改《氏族志》,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高宗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蕴含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仿佛整个大殿都被他的气势所笼罩。

 许敬宗显然早有准备,只见他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掏出一卷新拟好的章程,然后恭恭敬敬地呈给高宗。

 “微臣认为,应当以官品为纲,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无论其出身如何,都应该被列入《姓氏录》。

 那些军功卓着的人,即使他们出身于庶族,也应该被列在篇首;而那些旧族中没有官爵的人,则一律除名。

 ”许敬宗的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在殿内轰然炸响,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些人紧紧地攥着手中的笏板,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苍白。

 巳时一到,高宗便传旨让群臣进行廷议。户部尚书高履行终于按捺不住,挺身而出,出列奏道:

 “《氏族志》乃是太宗皇帝钦定的,其中记载了三百九十八个姓氏,这些姓氏都是海内的望族。如果现在以官品来定姓氏,恐怕会失去礼教的根本啊。”

 高履行的话音刚落,许敬宗立刻反驳道:

 “《左传》中有一句话说得好,‘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当年汉高祖刘邦不过是泗上亭长出身,最终却能成为一代帝王;光武皇帝刘秀虽然出身于南阳宗室,但也是依靠着卓越的军功才得以平定天下。难道他们的姓氏,就不如那些旧族尊贵吗?”

 在激烈的争论中,李义府突然抛出了一句更为尖锐的话语:

 “去年山东的七姓家族竟敢私自通婚,完全无视朝廷的禁令,甚至公然宣称‘娶公主还不如娶望族之女’,如此蔑视皇权的行为,都是因为旧志的存在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这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高宗的心脏,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

 高宗不禁想起了去年城阳公主改嫁薛瓘时的情景,当时山东的那些士族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担任赞礼官,这让他倍感屈辱。那种被人轻视的感觉,至今仍在他的心头翻涌。

 眼看着时间已经到了午时,高宗决定暂时休会,他单独召见了长孙无忌,并将他带到了偏殿。

 偏殿内的冰盆散发着丝丝寒气,但这股寒冷却无法驱散两人之间凝重的气氛。

 长孙无忌见到高宗后,立刻跪地叩首:

 “陛下,门阀士族乃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如果我们骤然对他们进行贬低和抑制,恐怕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祸乱啊。”

 高宗面带微笑,眼神却犀利如刀,他看着太尉,不紧不慢地反问:

 “太尉可还记得贞观年间的事情?那时候,山东士族自恃门第清高,自称为‘门地清华’,就连太宗皇帝都不禁感叹道:‘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

 “如今,朕要做的,并不是改变姓氏,而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真正对国家有功劳的人,远比那些徒有虚名的人更加尊贵!”

 未时三刻,高宗步履稳健地返回紫宸殿。他的手中,多了一份用朱笔批注过的诏书。

 当内侍小心翼翼地展开这份诏书时,整个大殿内的气氛都变得凝重起来,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那卷诏书,呼吸也似乎在一瞬间停滞了。

 只听得内侍用清脆而庄重的声音宣读:

 “自今往后,废除《氏族志》,改修《姓氏录》。凡诸将士军勋达到五品者,皆可录入其中。并且,以官品的高低来划分等级,不再过问门第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