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高宗幸明德宫(一)(第2页)
桥下的洛水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几只洁白的鸥鸟轻盈地贴着水面掠过,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
李治掀开銮驾的帷幔一角,目光投向岸边新栽种的垂柳。他满意地点点头,对身旁的内侍说:“去年这里的河堤被洪水冲垮了半里长,如今看来,修复得相当不错。”
内侍见状,赶忙躬身回话道:
“回陛下,此堤坝乃是工部尚书阎立德亲自督工建造而成,他采用了夯土夹石的方法,据说如此一来,这座堤坝足以抵挡十年的大水侵袭。”高宗闻听此言,只是微微颔首,表示知晓,随后便将目光重新落回到手中的奏章之上。
这奏章乃是杜正伦刚刚呈上的,上面所言之事乃是江南地区的盐价再度上涨。
高宗深知盐价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影响,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引起民怨沸腾。
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派遣御史前去彻查此事,以稳定盐价,保障民生。
銮驾缓缓驶出洛阳城,道路两旁的田埂上,一群农夫正忙碌地弯腰插秧。
他们辛勤劳作,期望着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
忽然,銮驾的出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几个老汉直起身子,凝视着那明黄色的帷幔,眼中透露出对天子的敬畏之情。
高宗见状,心中一动,遂下令銮驾慢行。他转头对侍臣说道:
“去年这一带遭受了歉收之苦,百姓生活颇为艰难。
然而,观今年这秧苗长势甚好,想必今年应当能有个丰收之年。”
侍臣连忙附和道:“陛下宅心仁厚,不仅减免了这三县的租子,还时常心系百姓疾苦。百姓们对陛下的圣恩感激涕零,无不赞颂陛下的仁德。”
临近正午时分,太阳高悬于天空,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
经过一段漫长而疲惫的行程,銮驾终于缓缓地抵达了目的地——明德宫。
宫门前的石阶上,早已站满了迎驾的官吏,他们身着华丽的朝服,整齐地排列着,显得庄严肃穆。
为首的是洛州刺史郭孝恪,他面带微笑,躬身向前,奏道:“臣已备下薄膳,请二位陛下移驾用膳。”
高宗微微点头,表示满意,然后带着武媚娘一同拾阶而上。
他们的步伐轻盈而优雅,仿佛与这宏伟的宫殿融为一体。
高宗的目光扫过宫墙,只见墙上的青砖是新砌的,光滑而平整,显然是经过精心修缮的。
然而,在墙角处,却留着几株老槐,它们的枝叶伸进墙内,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些老槐虽然历经风雨,但依然生机勃勃,给这座宫殿增添了几分古意。
进入正殿后,高宗脱下外面的朝服,换上了轻便的常服。
他坐在宽大的龙椅上,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感受着茶水的清香。
就在这时,郭孝恪捧着一叠厚厚的账册走了进来,他恭敬地说道:
“陛下,这是宫苑用度的账册,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