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方平安许大茂四处客串拍电影去
新村集团在中关村的那栋大楼里,有一层就是商标墙,只要是注册好了的,直接展示出来!等过几年,大家就明白这一面墙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了。
而投资公司,中关村86年的时候上面提出了863计划,于87年执行,中关村已经变成了电子一条街。
当时,包括京海、科海、信通和联想(当时已创立,名为“华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在内的近百家科技企业聚集于此。这些企业多数由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下海”创办,开创性地提出了“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即“四自”原则)的经营原则,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
而其中,四通与联想,新村都有股份。
而国内开始也有投资公司了,华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简称中创公司,那比新村投资不知道“高档”了,多少,而且投资面广,资金雄厚,又有国家做背景协调。
所以新村投资公司一个四通,一个联想,还有一个电器加工铺,压根没有翻起什么浪花。
不过四通86年的时候风光了一把,s系列文字处理机使其销售额在86年突破亿元大关,新村跟着分红自然是赚了不少。
其他的新兴小型私人科技公司,方平安和老白也都看不上,所以86年没有什么大动静。
其他的不是民办官助就是官有民办,只有新村是纯粹的私企,所以有什么事儿大家也不稀罕带着他玩儿,更不可能有什么政策扶持了,你给人家也不要。
倒是新村集团大楼,确实成了中关村最亮的风景线,可方平安还是不满意——
啥时候可以买地建楼啊?
不是搞个第一高楼,18-20层的样子总得有吧?
后世小区也都是30层起步啊。
而87年开年以后,3月份,四九城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成立,新村没有科技公司,他本质上是以食品生产为主的实业公司。但因为是四海与联想的股东,倒是也跟着过去凑了个热闹。
嗯!
好多大佬!
都不认识!
没关系,你们开公司,我搞标志Logo企业形象设计——
完美!
新村广告公司倒是跟这些科技公司建立了不少的业务合作,毕竟说到做广告,新村广告确实专业!
新村对于中关村的战略目标是投资服务与广告设计服务,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的餐饮服务,其他的,不谈。
而许大茂与方平安两个不务正业的,开年以后竟然无事可干,去找同学客串拍电影去了。
正是张一眸的《红高粱》与陈楷哥的《孩子王》,两人不要工钱,就跟着学习,拍摄,服化道,场务,副导……
只要有活就干。
本就是同学,能力技术也过硬,又不要工钱……
张一眸与陈楷哥即便是想拒绝都没法拒绝。
他们也知道方平安是新村集团的头头,其他不知道,当年《少林寺》分红数量可是知道的。
你起码衬几千万的大富豪没事干跑我们这儿来打下手,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方平安和许大茂无所谓啊,只要能够在片子上挂名,那就是有阅历了,而且还能跟西影厂的高层打交道,何乐而不为?
再说了,即便是导演,在这个年头一年能有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