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山雨欲来

 “这么多钱?”大家伙都惊讶住了。

 要是说方平安出门一周打猎搞个两三万,大家已经算是麻木了,人家真有这个本事。

 但是新村这边就这一点点地,咋能赚这么多?

 而且他们每人每年可是兑换了不少的物资,靠着工分,六根他们几个每年攒个50块钱不是事儿,说实话他们几个比秦淮如和傻柱都要有钱一些。

 而且这几年又是建房子,又是搞供销社,还还了方村长之前垫资的3万5……

 而如今60年代,猪肉6毛一斤、鱼肉3毛5、大米才1毛3、腊肉已经降到了9毛、油条3分、白菜1毛……

 就这样的物价情况下,4年村子不但还了3万5,还攒了1万多?

 地里它又不可能种的是金子!

 娄晓娥见大家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便解释到:“这4年村子产出加供销社盈利,再减去我们本身的日常用度,年底积分兑换物资,总计盈利.3块,也就是我们村子加作坊供销社,平均一年盈利在一万二左右。”

 “当然,村长个人打猎的所得那是他自己的,个人的和公家的不能混为一谈。”

 “看起来一万二很多,但其中供销社盈利占了7成。”

 “种植与养殖产出才3成,这也是我们村子最大的隐患之一。”

 “土地面积过小,本身产出就不多,万一上面风向一变,不让我们继续办惠民供销社,那大家的日子就会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所以目前土地产出与农副产品加工售卖的比例为3:7,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数值。”

 说到这里,大家的神态才稍微严肃起来。

 之前那是有肉吃肉,能有一口吃的就不错了,所以也没有管这么多。

 但这几年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人心开始萌动,很多人很多不该有的想法都冒了出来。

 灾荒年你惠民供销社那是做善事,很多人家就靠着这里的物资供给续命,毕竟这里价格虽高,但比鸽子市黑市,供销社的价格那就是良心价了,所以没人会说什么,而且有很多人护住供销社。

 但现在普通年景,这供销社就是聚宝盆了,这么大的一个供销社,抓在几个农民手里,能不能护得住这就不好说了。

 农民,就应该好好种田,最多搞搞养殖嘛。

 而且最主要的麻烦来自于,新村的上级监督部门是街道办,而且还有区里在盯着,所以新村的年度收支账本这都是要公示出来的。

 供销社那边也是,是新村与街道办的合作产物,账本也是公开的。

 所以这其中有多大的利润,很多人都清楚。

 方平安眉头一皱,问道:“是街道还是区里…有人想插手供销社的事儿?”

 娄晓娥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止是供销社,村长你昏迷的这四年,应该说从你昏迷半年以后开始,就有人想接手新村,想把新村整个给吞下去。”

 “幸好王主任与区里的程主任据理力争,而且还有当年你写的发展备忘录有多方签名,新村实验是持续到69年,若你出了任何问题,有街道办代管。”

 “如果不是有这个文件在,还真不好说我们能不能守得住新村,还好,上面这些人是要脸的。”

 方平安就在那里想不通地嘀咕着:“一年一万二…一个月也就1千块钱而已…按照3:7来计算…供销社一个月也才赚了700块钱…就这还有人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