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算一笔账(第2页)

 林月娘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像儿子,倒像个老爹,每天想的不是好吃的好玩儿的,倒是担心起家里的生计了。

 “不能这么说啊,家里产业经营的好坏也是会间接影响我求学的呀。

 这半年我竟然花了近百两银子,这还是省着花。

 吃在府城蒋家,穿上面也不多讲究,住在蒋家侧院,走一条街就能上族学。

 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条件了吧?我本想着花不到什么钱的,可我哪能真的厚脸皮白吃白住?

 蒋大人和蒋夫人的寿礼,蒋家下人的打赏,同窗之间的人情往来,哪一样都要花银子。

 我从前都从不知道几岁的小孩子间,送礼竟也要花上好几两银子。

 往往刚取出一个十两的银锭,很快就由银锭边变成碎银、由碎银变成铜钱。

 整钱只要一破开,没多久就什么都不剩了。

 在家的时候不觉得,到了府城,银子真的不禁花啊。”

 林月娘听了这么一大通,顿时有一种想去清点一下自己的嫁妆的冲动。

 儿子半年花一百两,一年就要两百两,大女儿已经快十三岁了,过两年及笄后就要说亲。

 二女儿十一了,等办完大女儿的婚事,紧接着就是二女儿,两个女儿的嫁妆要留出来。剩下的都用来贴补儿子。

 儿子要考科举,公中肯定会出钱,公婆都不会委屈自己的亲孙子,但是长寿村的五百亩地和镇上几间店铺每年的营收不过五百两。

 这么一大家子上上下下要吃饭,下人要发月钱,还要养着两个姨娘四个庶女,哦对了,差点忘了,还有在县学读书的相公。

 每个月花在衣食采买上的银子大概是五两,一年算下来就是六十两,家里下人不多,每个月是六两,一年就是七十二两。

 马匹草料、宅子修补、人情往来、宴会宴请七七八八加在一起一年也得上百两。

 加上相公和儿子读书的束修、笔墨纸砚差不多是三百两。

 以上就是五百三十二两,天呐!家里这是入不敷出了,一年到头攒不下一两银子!

 “唉……”一声叹息,风光也仅限于在村里。

 “不过娘也别担心,之前叔祖母不是给您来信说合作美颜丹的生意吗?

 前前后后我也做了几十颗,估计明年就好了,怎么着不能赚个几百两,有可能更多。

 但是这生意来钱快,就容易招别人的眼,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很容易被人盯上。

 现在我们是有府城蒋家和京城刘家依靠,但是靠别人始终是下策。

 所以娘,我不但不能退学归家,反而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当大官。”

 蒋小七目光坚定地看着母亲,“只有我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成为您、成为姐姐、成为我们一家人的依靠。”

 林月娘看着眼前的小小的儿子,一时间眼睛酸涩,欣慰又感动。

 腊月二十八,蒋小七终于也见到了那个不怎么熟悉的童生爹。

 与蒋小七此次考取丙班第一不同,蒋文清这个当爹的在县学次次考试垫底,挣扎在被劝退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