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王学洲有些意外的看着顾而行,没想到他竟然在其中。  不过出声的却不是他。 

 “《后汉书》言: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东汉大儒桓荣之后桓温,也曾感叹‘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列国志》中更是叹息‘忠孝岂能两全’?先人都为难,如今能辩出个结果来?我们国子监就剩下今日这一天休沐了,看不到结果回去岂不是让我们难受?” 

 “谢兄行行好,换个论点来驳吧!” 

 一位吊儿郎当的少年笑嘻嘻的说着,一点也没有打扰到别人的不好意思。 

 谢瞻山淡然:“那只能说是不凑巧了。” 

 他转头看向王学洲拱手:“请王兄赐教。” 

 王学洲拱手回礼:“赐教不敢当。” 

 这个问题确实棘手。 

 王学洲思虑了一会儿才开口:“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今日,我就你提出的问题,有一丝疑虑,如有说的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胎穿多年,王学洲也没想到他也被四书五经腌入味了。 

 说着说着他竟然也多了些书生意气,觉得输赢好像也不重要了,重点在于‘论’。 

 谢瞻山伸手:“愿闻其详。” 

 “谢兄问我之言中,有一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里面的‘隐’,或许不是隐,而是‘檃’(yin)只是发音相同,这才成了‘隐’。而‘檃’本就有矫正之意,或许把‘父子互隐’读为‘父子互檃(矫正)’,才是圣人本意呢?” 

 周围一片哗然。 

 这番话不仅大胆,还十分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 

 不少人都默认‘亲亲相隐不为罪’的说法,‘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血脉亲情的自然体现,可现在竟然有人说这句话说的意思不是隐瞒,而是纠正? 

 谢瞻山挑眉,有些意外他竟然会这样说:“你有何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