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草根 作品

第247章 必须优先发展海军!

(因为涉及到敏感问题,所以这里很多地方都和现实不一样,小说而已,不要太过于较真,不然这书容易404)

几天后,部里召开大会,由上级领导前来会场宣布了曹副部长的任职命令,正式确定他出任总装部部长。

半个月后,陈江的调令也终于下达。

让他颇为意外的是,不是任命总装军备研发处副处长,而是直接任命为处长!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副师级岗位。

这个任命更加坚定了他对自己选择正确的肯定。

曹部长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这是我极力为你争取的。你在军需处的创新成果很有说服力,总装领导看了你的材料后,一致认为应该给予更大舞台。不过你要记住,这个处长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军备研发处是个重点部门,压力会很大。”

陈江既惊又喜,郑重地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决不辜负您的信任!”

办理交接手续时,同事们纷纷前来祝贺。

一名老处长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打趣道:“陈处啊,总装是个大舞台,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大展拳脚。说不定再过几年见到你的时候,我们就要叫你首长了。”

因为军需处涉及到的工作挺多的,所以交接工作持续了两天。

在这期间,陈江抽空整理了在军需处期间的所有创新项目和未完成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与装备研发相关的部分,准备带到新岗位继续推进。

临行前,周部长特意找他谈话:“小陈,选择去总装,很有魄力。曹部长是个干实事的人,跟着他你能学到很多东西。记住,总后永远是你的娘家,有什么需要随时开口。”

“谢谢首长的培养和信任!”陈江真诚地说。

到总装报到第一天,曹部长就召集全体干部开了欢迎会。

在会上,他特意强调了陈江在军需处的创新成果,并要求处里同志全力配合陈江的工作。

然而陈江能感觉到,处里一些老同志对他这个“空降”的处长并不完全信服,特别是几位资深的工程师,对他这个“外行”领导内行颇有微词。

欢迎会结束后,副处长李建国主动来到陈江的办公室。

这位有点年纪的老处长笑容和蔼,“陈处长,咱们处的任务比较重,不过几位老高工都是技术权威,在装备研发领域深耕多年。你刚来,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尽管喊我。”

陈江起身相迎,态度谦逊:“李副处长,你太客气了。我是新来的,很多方面确实要向你和处里的老同志学习和请教。你们可别嫌弃我这个门外汉啊。”

李建国万万没想到陈江居然如此沉得住气,这次的人事调整,他是最失落的一个,因为他的年龄快要到岗了,本来这次调整,以他的年龄与资历,处长的位置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结果却没有轮上,所以他大概率要转业回地方上了,说不郁闷那绝对是扯淡的。

他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高人居然把自己的“囊中之物”给抢了,但陈江不显山不露水的话,显然让他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这个年轻人,有点东西啊!

这是李建国对陈江的第一印象。

陈江对于李建国没有太直观的印象,不是他不上心,而是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总装里的工作比总后多了好多,尤其是他这个处室,涉及到海陆空以及二炮部队诸多兵种的武器装备研发和配备。

当然,有些武器的研发涉及国家mm,以他的权限也无法涉及。

隔行如隔山,很多东西,他看都看不懂,因此必须要加班加点的去了解这一切,摸透这一切。

他先是阅读了全处各条线的工作总结与计划,特别是一些有见地的调研报告,这才对当前全军装备的总体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陆军部队,主要装备还是以摩托化为主,机械化只能装备一些王牌部队,像陈江原来服役的C旅,绝对算国内机械化部队的王牌了。

摩托化部队并不是整支部队都是骑摩托车打仗,而是这支部队主要采用卡车与轮式装甲车两类机动方式,相较于传统步兵具有更强的装甲防护力、突击力和机动能力,比早期的骡马化部队更强悍。

从装备上来说,机械化部队要比摩托化部队强大很多,

摩托化,不过是在发展机械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兵种。

从总体上来说,摩托化部队装备比较低,作战方式依旧主要靠步兵,最大特点就是灵活。

而机械化部队的装备就非常高端了,主要配备重型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这些重型武器,作战方式主要依靠机械装备,步兵发挥的作用要小的多,所以攻防能力远超摩托化部队。

一句话,现在国家没什么钱啊!

有限的经费必须要用到刀刃上。

而大规模的换装陆军装备,是非常烧钱的,别看陆军装备比海军与空军的便宜不少,但架不住基数大,而且就陈江的认知来看,大规模的陆地钢铁洪流决战,在今后几乎不存在,特别是在不远的将来,那些重装备都挡不住几百块的自杀无人机随便一击,那么,还花这么多钱到这个上面干什么?

所以陆军装备被他直接跳过了。

接下来看了看空军装备,目前全国依旧保留了大量的j7和j8战机,这些依旧是很多军区的主力战机,但实际上,这种战机已经严重落伍了。

陈江一看很多j7都没有发射空空导弹的能力,还在依靠机炮升空巡逻,这是何等的原始?

要知道,西方很多国家,都已经装备了f16与f15战斗机,全部实现了超视距作战的能力,这就比较尴尬了。

国内最先进的战机是从毛熊国引进的j11B,算是su27的国产化版本,当然,性能上比毛熊国的s27肯定强大的多,

采用新型材料,机身强度大为增加;

换装了国产新型发动机,推力与最大起飞重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发动机寿命增加了很多,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此外就是维修保养比原来的毛熊战机容易太多了,以前有人说起过,su27虽然机身很漂亮,机动性也非常牛逼,但太令地勤人员抓狂了,这飞机不是在保养中,就是在送去保养的路上,留给战机空作战的时间并不多。

但这架飞机尽管国产化了,还是有很多不足,比如老实的毛熊国雷达探测距离很短,只能锁定一个目标,就这样还很容易被人家跑掉,气的飞行员直爆粗口。

而且国内配备的空空导弹,速度慢,射程近,可靠性也比较一般。

这些都造成了j11B的诸多短板,但即便如此,它依旧是前线航空兵们最喜欢的飞机,甚至没有之一。

因为真的没有其它可以代替的战斗机啊。

这个时期的j10A,还属于早期型号,各方面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还比较一般,所以从战斗力方面看起来,是明显比不了j11B的。

这还只是战斗机的部分,至于运输机和轰炸机方面,就更弱了,

轰炸机里靠谱点的只有飞豹与“六爷”,大型运输机只有毛熊国那里购买的伊尔76,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空军想要强大,制约的地方太多了。

不过最让陈江揪心的还是海军,

目前海军里的核心支柱依旧是从毛熊国购买来的“四大金刚”——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陈江深知,这种驱逐舰优点很明显,满载排水量有8000吨,装备了四联装ss-n-22“日炙”超音速巡航导弹,这已经是目前国内装备的最先进的反舰导弹了。

射程高达100公里左右,堪称海军的“杀手锏”。

但这种武器在日新月异的军备更新浪潮中,也逐渐的开始走向没落,特别是如今的舰艇开始走向隐身化,比如漂亮国的航母编队,空中预警机的雷达探测范围远远超过了100公里,这就让现代级的“杀手锏”变得不堪重负。

至于潜艇部队,我们的常规潜艇还没有解决Aip技术,发动机的噪音是个大难关,更不用说困扰我军很久的艇壳“一体化”技术了,这让我们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有劲无处使,非常的憋屈。

综上考虑,陈江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路,只不过这个思路必须要经过部里的高层讨论通过才行。

几天后的部务会议上,陈江有幸第一次列席,当曹部长问起接下来的军备研发思路时,陈江把自己准备已久的计划书拿了出来。

“你的意思是要全力推动海军建设?第二优先级是空军,最后才是陆军?”

曹部长他们看后,都是有些疑惑,因为一直以来,有限的军费里,三大军种基本都是“雨露均沾”,陆军由于体量巨大,所以这么多钱砸下去基本上连个泡都不会起来,而海空军是苦于技术瓶颈无法突破。

一位首长在会上单刀直入问道,“陈江同志,你这个思路很大胆,甚至可以说有些颠覆性。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是海军优先?要知道,我们陆上的安全压力一点也不小。”

所有与会者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江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沉稳地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巨幅世界地图前。

“各位首长,我的理由主要有三点。”陈江的声音十分坚定,

“第一,战略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我国海外利益急剧扩展,能源通道、贸易航线、海外投资的安全,都需要强大的海军来保障。这不是选择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他停顿一下,看到几位领导微微点头,继续道:“第二,技术窗口期。现代海军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必须提前布局。空军装备虽然同样重要,但舰艇建造动辄数年甚至十几年,现在不加大投入,将来就会错失战略机遇期。”

“第三,效费比考量。”陈江转身指向地图,“陆军装备更新换代快,大规模换装需要巨额经费。而我认为,未来战争形态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传统钢铁洪流的对决会被淘汰。相反,一支能够控制海洋的海军,其战略威慑力和实际投送能力,将带来更高的军事效益。”

会场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一位副部长皱眉道:“陈江,你说未来战争形态革命性变化,有什么依据?陆军难道就不重要了?”

“首长,陆军当然重要。”陈江恭敬但毫不退缩地回答,“但我认为应当转变建设思路——陆军未来应向精兵、合成、特战化方向发展,而非追求规模优势。同时,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没有制海权,关键时期能源和贸易通道被切断,再强大的陆军也难以发挥。毕竟我们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没有一支强大的深蓝海军是绝对不行的!”

他调出准备好的幻灯片:“这是我整理的近二十年世界局部冲突分析。明显可以看出,海空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海军,既是常规威慑力量,也是战略核威慑的载体,更是远洋投送能力的保证。”

曹部长一直沉默地听着,此时突然开口:“继续说,你对各军种发展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陈江受到鼓励,思路更加清晰:“海军方面,我认为应当重点发展区域防空驱逐舰、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和两栖攻击舰。现代级驱逐舰已经落后,必须加快自主研发新一代主力战舰。尤其是我们航空母舰的改建速度,一定要再快一点,早日形成战斗力!”

“空军方面,当务之急是加快j-10的改进和量产,同时必须立即启动第四代战机研发。运输机和预警机等支援力量也亟待加强。”

“陆军方面,”他顿了顿,“我建议暂缓大规模重装备换装,加大对无人机、电子战等新领域的研究投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