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草根 作品

第231章 强军从后勤先抓起!

陈江放下筷子,拿起纸巾擦了擦嘴,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些,变得严肃而认真。“铁军,王总,”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有力,

“王总,如果你的公司确实资质过硬、实力雄厚,我们欢迎所有守规矩、有实力的企业来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新的招投标和监管程序会非常严格,一切都按规矩来。只要你们凭真本事中标,把工程质量做到最好,那就是对部队最大的支持和支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语气更加坚定:“至于其他的,请原谅,在我这里,没有‘特殊关照’,只有规章制度。这是原则问题。”

包厢里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王宏亮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本来想要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银行卡,此刻却觉得有些尴尬。

听陈江的话后,这么送出去恐怕适得其反。

白铁军其实也没办法,他复员后多亏了王宏亮的“帮衬”,这才让他从一个小监理,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所以面对王宏亮的要求,他根本就没办法推辞,甚至他在来的路上就考虑到了陈江可能会拒绝,毕竟他很了解陈江的为人。

于是赶紧打圆场:“那是那是,老班长原则性强,我们都佩服!王总也就是想表达一下参与意愿,肯定按规矩来,按规矩来!”

陈江知道话只能说到这了,他站起身:“谢谢你们的款待,老战友见面很高兴。不过旅里晚上还有点事,我得先回去了。铁军,我们下次再聚,下次我来做东!”

说完,他礼貌地点点头,不容分说地转身离开了包厢。

坦白说,这次的会面让陈江心里很不痛快,一边是老战友的情分,一边又是铁的纪律和规矩,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他回到家中,楚宁刚哄完孩子睡着,看得出自己丈夫的脸色不是很对,于是问道,“怎么了,不是跟老战友聚会去了么?”

陈江脸色凝重的把晚上的事情说了一下,楚宁在这方面很支持丈夫的做法,

“你做的没错,今天是白铁军带个老板来走后门,明天又是一个战友带人过来,你最后怎么处理?干脆,就来个快刀斩乱麻,否则你这个管理工程后勤的副旅长,早晚也要被他们攻陷的。”

听到楚宁的这番宽慰的话,陈江心里感到好受了一些,

男人想要做一番事业,真的很难。

但这个人情关系的压力,必须要顶住,想来高建军叮嘱自己的话,也就是这个意思。

上级的批文很快就下来了,完全同意C旅提交的相关制度,程国强还在批文上作出重要批示:一定要严之又严的管理好工程与后勤的招投标工作,争取在这方面也成为全军的样板与标杆!

有了上级领导的批文,陈江很快就召集下属把相关的规章制度给修订了出来,这套制度既是对所有参与项目的公司负责,也是对C旅所有的基建工程负责。

对于前期他们发现的问题,龙凯峰亲自签批移送给了上级纪律检查部门,被查处的某知名公司登报道歉,同时对于所有工程项目全部翻新重建。

虽然这样做折腾了一点,但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原来还有个别班子成员认为如此严厉的招投标制度,会令很多大公司望而却步,最终都不高兴来投标,导致工程项目没人愿意接手。

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国内的很多知名建筑公司从网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都从各地派人赶过来参与投标,其中也包括了白铁军介绍过来的王宏亮那家建筑公司。

因为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所以诸多公司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对各个项目进行反复演算和综合评估。

这可让附近做标书的广告公司狠狠地赚了一笔钱,厚厚的一沓标书,堆满了C旅招标办公室。

到了开标的那天,陈江邀请来的专家被完全隔离在另一间评标室里,一人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只能通过耳机和视频与外界取得联系。

当然,这种地方全部都实行严格的安检措施,严禁带手机入场,最大限度的控制人情干预。

评标的过程,不仅包含了常规的商务标与技术标的纸质评定,同时,陈江还破天荒的提出了让他们每个竞标公司派人对项目的构想与投入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答辩,这个环节,评标专家可以就对方提交的标书情况直接提问,进行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虽然程序比较复杂,但最大限度的规避了以往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瑕疵,最终,经过一整天的比选,几家原来大家看好的大公司,由于对待投标工作比较随意反而没有入围,几家中小规模的施工企业凭借着前期细致的调研与漂亮的答辩环节反超了上来。

在开会确认评标结果后,龙凯峰代表C旅与相关公司的负责人一一签署合同。

一家中型规模的施工企业非常感慨:“原来以为来这里就是走个过场,因为我们无论是比公司历史还是底蕴都拼不过那几家大公司,一般这样的情况,根本就不用竞争。但结果却让我们最终中标了,这充分体现了C旅对待工程管理的严谨与科学,请诸位首长放心,我们公司绝对会珍惜这次机会,拼了老命也会保障工程质量,一定做出个样板工程来!”

工程上的事情步入正轨后,陈江开始集中精力到全旅的后勤保障上,

他根据驻地靠近山林的特点,跟周边地方单位经过多次磋商,最终敲定了依靠山林饲养土鸡的合作项目。

同时依靠山林中的泉水,引流到山脚下养鱼,这些养殖看似很简单,但全部都要专业技术,凭借着与高校的深入合作,他邀请了一部分师生来这里建立实习创业基地,先搞一批作为试点。

等试点成功后,他再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大规模养殖。

为了改善鱼苗的生长环境,陈江想办法亲自带人去挖水塘、割水草、抓螺蛳等,来充实这个鱼塘的生态系统,专家说鱼塘要有供氧设备,但陈江为了省成本,就从山上引了一条水管,从上而下浇灌下来,带来新鲜的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