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分管的新条线
等孙同非离开后,旅领导班子立刻就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会上,第一个议程就是旅领导的责任分工问题。
龙凯峰作为旅长,肯定是主持全面工作。也就是说,他什么都能管,但具体条线的分管,则交给了其他领导。
让陈江最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商议好的分工内容,他管的居然不是部队的训练,而是工程项目和后勤。
如果在地方上,这绝对是一个单位里份量最重的分工,但在部队里,这个分工意味着风险,同时也不是陈江最想要干的内容。
因为新部队的基建工程肯定是少不了的,特别是他们这种临时组建的多元化部队,基建是少不了的。这里面又有多少诱惑?
当陈江回到家中跟老婆说了他的分工后,楚宁就调侃道,“外面不知道多少人都渴望这个‘肥差’,你倒好,还不乐意。”
“哎呀,你就别说反话了,这个确实是‘肥差’,但风险很大,你也不希望你老公最后锒铛入狱吧?”
陈江一脸苦恼,他两世为人,可太清楚因为工程上的事情犯错误,最后落马的例子了。
“那你能换个条线管管么?”楚宁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不管怎么说,她都不希望自己丈夫出事情。
陈江苦笑道,“你以为这个是饭店里点菜呀,不好吃就换一盘,这个分工肯定已经上报了,上级也已经批准了,轻易不会更加。”
正在他们夫妻说话的当口,陈江的电话铃声响起,
陈江一看是高建军的电话,立刻就接了起来,
“小陈啊,班子分工定下来了吧,怎么样?”
“谢谢首长关心,没啥,反正按照定下来的走,坚决把工作做好。”陈江回答的十分官方。
“现在不是在单位里,可以不用叫职务。”高建军的口气十分温和。
“好,谢谢舅舅。”因为楚宁的关系,陈江当然可以这样叫,但他知道,别说他了,就是高城在部队里遇到高建军,也一定要求称呼职务。
所以陈江一直都很谨慎谦逊。
“不管分到什么工作,只要是对部队有意义的,就要放心大胆的去干,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不该做的坚决不能做,你懂吗?孩子。”
听到高建军长辈般的关怀,陈江的眼眶有些湿润,这些话高建军平时不大会说,但他今天能打这个电话说到这个份上,那是真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
“我懂,放心吧舅舅,我绝不会给您丢人,不管是什么岗位,都会干好!”陈江态度坚决的表示。
听到陈江的表态,高建军也就放心了,简单寒暄了几句,问了楚宁与孩子好后,就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陈江就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他电话通知工程管理科的科长金顺发,想要和他一起下去走工地了解情况。
金顺发是少校军官,皮肤黝黑,身材精干,一直都是某部队管理工程方面的行家,这次新成立部队,就把他调了过来,他也很清楚副旅长陈江是位前途远大的青年军官,所以格外重视。
他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早早地就在陈江办公室外等候了。
“陈副旅长!”见到陈江,金顺发立刻挺直腰板敬礼,声音洪亮。“金科长,不必多礼,进来坐。”陈江回礼后,将他让进办公室,“这些是?”
“报告副旅长,这是我们旅目前所有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的清单、图纸、预算以及招投标相关文件。我想着您新分管这块,可能需要先整体了解一下情况。”金顺发将资料小心地放在茶几上,动作熟练,显然对材料极为熟悉。
陈江点点头,心中对这位科长的效率和细致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他没有急于翻看那些文件,而是问道:“顺发同志,你是工程方面的专家,老资格了。依你看,我们旅当前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方面,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最大的风险点又可能在哪里?”
金顺发略一沉吟,没有立刻夸夸其谈,而是谨慎地回答:“副旅长,紧迫的问题不少。咱们旅新组建,很多营房、训练场、仓库设施都亟待新建或改造,以满足驻训和战备需求,上级要求的工期都很紧。要说风险点”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主要还是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在程序上赶进度而出疏漏,还有就是工程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另外,很多项目需要和地方上打交道,协调难度也不小。”
陈江认真听着,脑子里在飞速盘算。
他的记性很好,基本上都可以记住后在自己的脑子里再过一遍,金顺发的话很实在,点出了关键——程序、供应商、军地协调,这些都是容易滋生问题的地方。
“好,光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看不出真问题。”陈江站起身,“走,你陪我,咱们不打招呼,随机挑几个工地和仓库看看去。”
“是!副旅长!”金顺发立刻起身。
他有些意外,这位年轻的副旅长似乎不像某些领导那样喜欢先听汇报看材料,而是更倾向于直奔一线。
车子驶出机关大院,朝着坦克团的在建综合训练场开去。一路上,陈江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工程材料的采购流程、验收标准、监理单位的履职情况,金顺发一一作答,心里却暗暗吃惊:这位陈副旅长问的问题都很内行,直切要害,绝不是门外汉。
到了训练场工地,只见一片繁忙,机械轰鸣,工人穿梭。项目负责人闻讯匆匆赶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陈江阻止了他要去会议室汇报的提议,直接深入施工现场。
他看得非常仔细,不时停下脚步,询问混凝土的标号、钢筋的规格、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金顺发跟在后面,一边解答专业问题,一边暗自观察,发现陈江的目光锐利,对一些细节尤其关注。
在查看一批刚进场的电缆时,陈江突然蹲下身,仔细查看电缆绝缘皮上的标识和规格型号。他眉头微微皱起,转头问金顺发:“这个品牌的电缆,和我们招标文件上要求的是同一个吗?型号上似乎对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