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  会议室里,周益民含笑看着年轻的县委副书记,以调侃的语气说道:“你上任三个多月了,我还没有找你谈过话,主要是你忙我也忙,没有合适的时间。” 

 “正好借今天这个机会,咱们随便聊聊。” 

 “我之前就听说过,你在吉兴的时候,乡村扶贫和开发搞得有声有色,尤其那个‘吉兴第一乡’招牌,甚是响亮啊!” 

 只听周书记的这一番话,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梁惟石的过往了解非同一般。 

 “不瞒书记,我之前在太和县十里乡,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不过我个人不敢居功,主要还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有扶贫优惠政策,地利有现成的旅游资源,再加上党政班子与老百姓上下拧成一股绳,最后取得丰收的成果也是必然的!” 

 梁惟石似乎谦虚,但又不是特别谦虚地回答道。 

 “我还听说,你主持的那个特色旅游项目,今年夏季就要正式营业了你要是多留一年,你的政绩和资历簿上,肯定就会增添重要的一笔!。说实话,有没有觉得可惜?” 

 周益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对方,打趣问道。 

 “您的这个问题,之前有领导也问过我。说实话,可惜是有一些的,但是我觉得,我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 

 梁惟石语气诚恳地回答道。 

 周益民忍不住哈哈一笑,别看他说什么‘随便聊聊’,实际上他的这两个话题,都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或者说,想要让人觉得既不虚伪唱高调,又不骄矜自傲,对自己以往的成绩做出一个真实得体的评价,那是需要极高的情商和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的。 

 对方的最后一句,明明是在说,’太和县的成功离不开我的付出’,但是换成了‘我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就显得真诚和谦虚多得多。 

 ‘反腐’‘打黑’‘搞经济’,样样都是一把好手,这种百年一遇的练武奇才,整个隆江恐怕都挑不出几个。 

 尤其还这样的年轻,又有背景。 

 他要是一直在庆安市当市委书记的话,肯定会不遗余力地重点培养,不过有点儿可惜的是,距离他到省里上任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三个月了。 

 “你对杨丽芸同志,有什么看法?” 

 周益民于不经意间,又抛出了一个令梁惟石感到意外,也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因为共事的时间较短,所以我对杨丽芸同志不是特别的了解。不过我也听过杨丽芸同志以前的一些事迹,比如在任县长期间主抓经济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不少实惠!” 

 “就我个人感觉,她是一个比较有想法,也比较务实的领导。有的时候会坚持己见,但有的时候也会虚心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