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鬼子要动手

 平行世界,7月22号,晋城。  西城门外临时大营地,人声鼎沸。 

 数万张年轻面孔,有男有女,脸上都脏兮兮的,看着倒像是一大群难民。 

 他们长途跋涉,走了一个多月,从西南出发,走过栈道,跨过汉江,渡过黄河,翻过中条山,终于抵达晋城。 

 但他们的脸上没有颓丧,只有疲惫,同时充满了对八路军的好奇,以及对参军报国的向往。 

 还真别怀疑,这年头学生可没王嘉恩那么娇贵。 

 想想雪峰老师讲的故事,西南联大一群学生老师搬家,三所大学先从北平搬到长沙,又从长沙搬到昆明,就是走过去的! 

 而那些师生,一个掉队的都没有! 

 南大就更牛逼,人过去了,把农学院的鸡鸭猪羊什么的也给赶过去了,一根毛都没给鬼子留。 

 这年头的大学生是真牛逼,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过来八路军根据地的总共有5万多,分批次,其中18万名大学生,36万名高中生,以及60多位大学教授、300位中学老师。 

 差不多是西南总数的一半吧,今年统计那边在校大学生约35万人,高中生15万,初中生30万左右。 

 看似好像很多,但是跟总人口一比,在校大学生占比还不到001。 

 当然总的大学生人数肯定不止这些,36年统计就有4万多,到现在40年总人数应该有10万左右。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句话其实是44年的征兵口号,当时豫湘桂战役打响,前方溃败,战线吃紧,只能征召青年学子入伍,动员了12万学子,组建了10个师。 

 这次山城那边对之前签订的协议果然反悔,人家也是很重视教育和人才的。 

 后来经过协商之后,将总数降到了5万,之前已经陆续过来了3万多人。 

 期间还有不少学子是主动申请来八路军这边,所以人数有些超出。 

 再看人群外围,还有不少穿着国军军装的人,也都聚在一起,排队登记进营地。 

 那些是送过来的飞行员、坦克兵、炮兵,以及海军。 

 算上这一批次过来的,前后加起来总人数大约6400多。 

 海军是最多的,3800人,包括了一部分陆战队员,都是自己申请过来的。 

 正如王嘉恩所说,在哪儿晒太阳不是晒啊,在西南想上前线还不允许,那不如过来八路军这边打鬼子。 

 同时山城也愿意放人,尤其是海军。 

 给了又怎样,在太行山里开军舰吗? 

 一路上也正是有这些当兵的前后保护,赶路的队伍才没有被沿途的土匪军阀骚扰。 

 要是一般的兵油子可能不会管,但是这些都是技术兵种,基本都是高学历人才,心热忱着呢。 

 再看远处的城头上,两位领导正举着望远镜看着这里。 

 。。。 

 视线拉近后,却见是赴后方学习归来的副指,以及师长。 

 因为师长还要负责列强的事宜,各国的货款、人员、技术资料都还没运到呢,得先把这大事儿处理了才能去后方。 

 “好,好啊!” 

 副指放下了望远镜,脸上满是笑意:“这么多年轻后生,还都是有文化的,只要吸纳个一部分进部队,咱们的兵员素质就能大大提升!” 

 师长却是摇了摇头,显然有不同的见解。 

 “战士们的文化素养,还是在部队里培养吧,这些孩子,我的意见是没完成学业的就接着学。 

 他们都是未来啊,等咱们打跑了小日本,打烂的土地,得他们来重建,可不能就这么一个个消耗在冲锋的路上。 

 培养一名士兵只需要半年,培养一名大学生,要十几年呢!” 

 副指难得没有反驳,甚至是笑着点了点头:“我说不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