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呀打 作品

第六百二十八章 有人看出门道来了

 “是真还是假,有什么区别吗?”被问到的同僚,沉默了下后,反问了这么一句。  问这个问题的官员想说,怎么就没区别了? 

 区别很大啊! 

 是真的,那就有人会倒霉。 

 是假的……好吧,是假的,也会有人倒霉,比如,造谣的人,以及说动御史跳出来的人。 

 但后者总要比前者更简单一些吧? 

 如果在徐家店里有人刺杀太孙的事是真的,那这件事就复杂了啊。 

 别管徐家是不是真的无辜,被卷入了这件事,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皇上对徐家的态度,真的正常吗? 

 他做官以来,所见的皇上行双标之事的大事,基本上都与皇子皇孙有关。 

 像是皇子犯了大错,犯了众怒,皇上直接下令处死了儿媳妇跟皇子的一干手下。 

 在皇上的眼里,他的儿子们都没错,就算是有错,那也是身边人怂恿或是不阻拦的错。 

 就连造反了的侄子,在他眼里也没错,错的都是侄子身边的人。 

 侄子身边若都是贤臣,也就不会发生侄子造反一事了。 

 魏国公府就算是皇帝的亲家,参考皇上下令剐了儿媳妇这件事,皇上连对儿媳妇都不会手下留情,何况只是亲家跟臣子呢? 

 反问了一句的大臣,又说了一句:“与其去想真还是假,不如去想想,这件事,谁更有决策的权利。” 

 谁更有决策的权利? 

 这是什么意思? 

 有这个权利的人,当然就是皇上啊! 

 不,仔细想想,除了皇上,其实还有一人,对这件事要怎么办也有这决策权利,那就是“苦主”,大明太孙朱雄英。 

 在别的大事上,若皇上一意孤行,太孙便只能劝说。 

 可在事关太孙被刺杀这件事上,作为苦主,太孙在皇上面前必然更有下决定的权利。 

 “可太孙跟徐家也没什么交情啊?涉及到自己的安危,为何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问话的官员还是想不通。 

 如果是常家或是蓝家被卷入了这种事里,太孙不去追究,还有情可原。 

 因为这两家既与太孙有血缘关系,而且也是很早就开始跟着太孙做事的人家,当家人都对太孙比较忠心,算是勋贵里支持太孙的主要势力了。 

 但徐家却与这两家不同,徐家当家人徐辉祖自然也是忠心的,可徐辉祖却与其他勋贵一样,并没有立刻追随太孙,而是很随大流的那种忠心。 

 既没有超脱其他人的忠心,也没有靠自己立下赫赫功劳,与其他家的年轻一代一样是吃父辈的红利,这怎么就入了太孙的眼了? 

 难道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徐家的当家人已经彻底臣服了太孙? 

 徐家当然也有人跟着太孙做事,但这也不代表徐家早早就站队了吧? 

 其实徐家也没必要早早站队,只要是作为普通臣子,忠于皇上,等到太孙成了皇帝后,自然也会继续忠于新皇,对于只想稳妥发展的家族来说,这是最稳妥的路线。 

 “你啊,还是回去问问你家夫人吧。”结果,这个人的疑惑,换来的就是同僚丢下的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