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码字的神经病 作品

第210章 这个打杂的,有点奇怪

 篝火哔哔作响,将老班主脸上深刻的皱纹,照得一清二楚。

 他拿着烟斗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有些发愣地看着眼前的女孩。

 “姑娘……你说……你想跟我们一起唱戏?”

 周围的其他人,也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楚灵儿。

 那个脸上画着彩妆的年轻女子,更是忍不住笑了出来:“小妹妹,你可别开玩笑了。我们这是吃饭的家伙,不是闹着玩的。唱戏可苦了,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什么好的?”

 “是啊姑娘,”另一个拉二胡的中年汉子也劝道,“你看我们,走南闯北,常年回不了家,还要看人白眼,受人欺负。你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跟着我们,不是受罪吗?”

 他们都以为,这小姑娘是在落云城受了什么委屈,又看他们热闹,一时兴起才这么说的。

 这江湖卖艺的行当,是苦水里泡出来的,外人看着光鲜,里面的辛酸只有自已知道。他们都是苦过来的人,不忍心再拉一个小姑娘跳进这个火坑。

 楚灵儿听着他们的话,却摇了摇头。

 “可是,我觉得很好玩呀。”她很认真地说道,“把故事演出来,多有意思。而且我力气很大的,我可以帮忙干活,不会白吃你们的饭。”

 力气很大?

 众人看着她那纤细的小胳膊小腿,都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

 这时,两个壮汉正嘿咻嘿咻地,想把一辆陷进泥坑里的马车轮子给抬出来。那马车上装满了沉重的戏服和道具,两人憋得脸红脖子粗,可轮子却纹丝不动。

 楚灵儿看见了,她跑了过去。

 “我来帮你们吧。”

 “去去去,小丫头别在这添乱。”一个壮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楚灵儿没理他,她走到马车旁边,伸出一只白嫩的小手,在那沉重的车厢上,轻轻地,托了一下。

 然后,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

 那辆至少有千斤重的马车,就像一个轻飘飘的玩具,被她轻而易举地,从泥坑里抬了出来,稳稳地落在了平地上。

 整个过程,她连气都没喘一下,脸上依旧是那副天真无邪的表情。

 做完这一切,她还拍了拍手上的灰,回头看着那两个已经石化了的壮汉,问道:“还要帮忙吗?”

 “……”

 “……”

 林间的空地上,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是见了鬼一样,死死地盯着楚灵儿那只看起来柔弱无骨的小手。

 这……这还是人吗?

 老班主手里的烟斗,“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活了六十多年,走南闯北,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没见过?可一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单手抬起了一辆千斤重的马车……这种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他突然想起来,这姑娘是自已一个人,骑着一头木头驴子,在荒郊野岭赶路。

 这能是普通人吗?

 想到这里,老班主背后冒起了一层冷汗。

 他连忙走上前,对着楚灵儿,深深地鞠了一躬。

 “是老汉有眼不识泰山了!姑娘……不,仙姑!您……您就别拿我们这些凡人寻开心了。我们庙小,实在供不起您这尊大佛啊!”

 他把姿态放得很低。他怕啊,怕这是哪个山上的仙人,出来体验生活,万一伺候得不好,惹怒了对方,人家一根手指头,就能让他们整个戏班子灰飞烟灭。

 楚灵儿最见不得别人对她鞠躬,连忙伸手扶住他。

 “老爷爷,你别这样,我不是什么仙姑。”她有些苦恼地说道,“我真的只是觉得唱戏好玩,想跟你们一起而已。”

 她的眼神太清澈,太纯粹,不像是装出来的。

 老班主被她扶着,只觉得一股柔和却无法抗拒的力量传来,让他不由自主地就站直了身体。

 他看着楚灵儿,心里犯了难。

 赶她走吧,怕得罪了这位“高人”。

 留下她吧,又怕招待不周。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那个脸上画着彩妆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她是老班主的女儿,名叫孙小兰,是戏班里的台柱子,演花旦的。

 “爹,”孙小兰小声地在老班主耳边说道,“我看这位妹妹,好像真的没有恶意。她一个人在外面,看起来也怪可怜的。不如……就让她跟着我们吧?就当多个伴,多双筷子而已。她不是说力气大吗?正好让她帮着阿虎他们搬搬东西,咱们也能省点力气。”

 孙小兰心善,她还是觉得,楚灵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至于那份神力,或许是天生神力,也或许是练了什么奇特的功夫。

 老班主听了女儿的话,又看了看楚灵儿那满是期待的眼神,最终,心一横,叹了口气。

 “好吧。”他点了点头,“既然姑娘不嫌弃我们这穷班子,那……你就先跟着吧。不过我们可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只能管你个粗茶淡饭。”

 “太好了!”楚灵儿一听,立刻高兴地跳了起来,“谢谢老爷爷!谢谢兰姐姐!”

 这一声“兰姐姐”,叫得孙小兰心都快化了。

 ……

 就这样,楚灵儿成了这个名叫“庆丰年”的戏班里,一个临时的“打杂的”。

 孙小兰带着她,来到了一辆专门给女眷住的马车上,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床干净的被褥,铺在角落。

 “灵儿妹妹,今晚你就先在这里将就一晚吧。车里挤了点,你别嫌弃。”孙小兰温柔地说道。

 “不嫌弃不嫌弃。”楚灵儿新奇地摸着那柔软的被褥,觉得比自已睡在小木驴上,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