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没当回事
他只想保存住这一万多兵马,以及自己的性命。
同样,这些斥候,也全部完蛋。
唯一的收获,是偶尔能听到四周传来枪声,证明有交战,有唐军的斥候。
虽然斥候不断受损,但唐军一直没有对大筏国军队发动进攻,倒也让这个副将松了一口气,认定唐军是人数不够。
于是,这个副将果断下令,突然来了一个急行军,准备将身旁的唐军甩掉。
却不知,这一万多大筏国军队一下子就撞进了唐军精心准备的地雷区。
“轰轰轰……”
到处都是地雷的爆炸声,无数的大筏国士兵被炸飞了,死伤无数。
没有人的战争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巧合的是,那个副将也被炸死了。
于是,剩下的大筏国士兵便如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跑。
而唐军早就埋伏在四周,将奔逃过来的大筏国士兵尽皆击毙。
西南防线撤回来的五万大筏国兵马,全军覆没,只有几十个士兵侥幸脱离了战场,疯狂地向巴里城逃去。
而唐军也有一定的伤亡,确实不多,只有两百多人。
李恪留下一千人慢慢清扫战场,照顾伤员,然后就率领其余兵马,飞快地向东而去,准备再次拦截大法功东南防线撤回来的七万兵马。
三天后。
巴里城。
欧西王后一脸震惊地望着这几个败兵。
五万兵马啊,说没就没了。
关键是,唐军是如何知道欧西王后调拨这五万兵马的?
唐军的兵力到底如何?
还有,唐军下一步的计划是怎么样的?
欧西王后对此一无所知。这仗该怎么打呢?
无奈之下,欧西王后为了封锁消息,只得下令,将这些个败兵全部斩杀,封锁消息。
可是,败兵不止这几个啊,还有几十个。
尤其是,他们得知之前的败兵被杀了,哪里还敢进王宫,就在巴里城中散布这个消息。
果然,只是不到两天的时间,西南防线的五万兵马被唐军尽皆歼灭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巴里城。
巴里城中,到处都是一片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东南防线七万兵马被全歼的消息,也传来了。
两路兵马,足足十二万,全数被唐军给歼灭了。
这就跟历史上努尔哈赤对抗明军的情况差不多了。
管你几路,我各个击破,靠的就是战斗力远远强过你。
唯一让欧西王后感到欣慰的是,东北防线撤下来的八万兵马,安然无恙地来到巴里城,与巴里城中的五万兵马会合,合计十三万。
欧西王后有些尴尬了,她感觉到,就算是将这十三万兵马全数派过去,只怕也不是唐军的对手。
而一旦巴里城空虚,万一唐军突然杀到,大筏国岂不是彻底完蛋了。
于是,欧西王后跟上下两院交流之后,立即下令,举国征兵。
同时,欧西王后又给兵工厂下令,征召工人,日夜不停地生产热兵器。
欧西王后明白,现在已经到了大筏国生死存亡的地步了,若是不能全力备战,恐怕等不到西洲各国的援军,大筏国就完蛋了。
最先接到欧西王后信件的,是大喜国、大得国和大衣国这个三个跟大筏国接壤的国家。
其实,唐军灭掉大不列颠的消息,他们也都已经收到了。
只不过,唐军灭了大不列颠之后,又顺手灭了大爱国,然后再进攻大筏国,使得这三个国家暂时没把这事当做头顶大事。
可欧西王后的信件来到,倍述唐军的实力之强,手段之惨,登时就让这三个国家坐不住了。
尤其是大喜国,地理位置颇为尴尬。
因为一旦大筏国被唐军灭掉之后,大喜国就跟西洲各国失去了联系,只能跟大浦国相辅相成,陷入唐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所以,大喜国的国王立即召开国会,商议对策。一番商议之后,大喜国决定出兵十万。
十万兵马,说实话不算多。
但是,要知道大喜国和大浦国的疆土面积加在一起,比大筏国还略逊一些。
又因为是半岛的位置,人口自然也略逊一些。
大筏国的兵马,曾经也不过是四十多万,大喜国和大浦国加在一起,自然也就是是四十万左右。
两国的情况大概是三比二的关系,也就是说,大喜国的兵力约莫是二十五万左右,而大浦国的兵力约是十五万。
大喜国得到大筏国的求援之后,能够出动十万兵马,绝对不算少了。
与此同时,大喜国又派人将此事告知大浦国,希望大浦国也能出兵相助,共同抵御唐军。
欧西王后的书信,同时也到达大得国和大衣国的国王手中。
事关西洲的生死存亡,大得国和大衣国的国王也不敢怠慢,放下了昔日的恩怨,各自派出兵马,援助大筏国。
大得国出兵十五万,大衣国也出兵十二万。
这么一来,再加上大喜国的十万兵马,大筏国就获得了三十七万的外来援军。
而大筏国内部,还有十八万兵马,以及正在招募新军中,整体实力立即暴增。
得到三国都派兵支援的消息,欧西王后自然是大喜之极,微微松了一口气。
上一次的八国联军,之所以战败,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远距离作战,无法增兵。
二是国家虽多,但各国所出的兵马并不多,合一起也就是二十多万。
所以,这一次就完全不同了。
五十多万兵马不说,而且是本土作战,不管是粮草,还是后续的兵源,基本上都有保证。
为了以防万一,欧西王后还给不接界的大敖国和大妹国去了书信,请他们也出兵相助,争取将唐军歼灭,包围西洲。
欧西王后相信,西洲对大唐的战争一旦开启,当大敖国和大妹国得到斥候汇报,知道唐军的厉害,估计就会出兵了。
而李恪,占领了南部一些城池,一番屠戮之后,并没有快速北上,而是在南部这些城池盘旋着,等待着大筏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