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捕鱼

 朝臣们祝贺完毕后,李恪道:“将作大监何在?”  阎立成立刻站了出来,他是画家阎立本的兄弟。 

 “臣在。” 

 李恪取出建造图纸,递给太监,让他转交给阎立成。 

 “朕打算建一座烈士陵园,以供未来为国捐躯的好男儿,永享祭祀荣光。让英雄之魂,得以安息。你们可有异议?” 

 闻言,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惊。 

 图纸都做完了,分明是先斩后奏,还问什么? 

 更何况,一旁那些武将们,眼神锐利,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挥拳相向。 

 于是,文武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是!” 

 此刻,武将们心中热血沸腾。 

 瞧瞧,陛下要祭祀的,是我武人! 

 你们文人,不过是朝堂上的摆设罢了。 

 李恪这一举动,若换作他朝,恐怕早被文臣们骂得体无完肤。 

 幸好现在是唐初,武将势力强大。若是到了唐中期,文臣势力崛起,恐怕难以如愿。 

 这就是国家发展的自然规律。 

 开国之初,武将辈出,帮皇帝打下江山。 

 国家安定之后,武将势力自然衰弱。 

 李恪很高兴,建立烈士陵园,可以更好的凝聚大唐上下,所有子民对国家将更有归属感。 

 退朝后,李恪返回后宫,逗孩子。 

 没多久,接到宫人通报,说长孙冲求见。 

 李恪连衣服也没换,前往甘露殿接见。 

 “臣长孙冲,拜见陛下。” 

 李恪虚手一托。 

 “免礼,找朕所为何事?” 

 长孙冲毕恭毕敬,声音中带着一丝诚恳。 

 “微臣特来请教,该何去何从?原定东北一带,然而目前那边并没有合适的港口。” 

 “哦?” 

 李恪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 

 确实如此。 

 东北港口本就稀缺,海参崴虽然算一处,却远离大唐,气候极其恶劣。 

 李恪示意一旁的内侍递上一张大唐简略地图,仔细看了看,道:“定在清水岛吧,具体位置,你自行斟酌。张海恰好在附近管理海盐,你的捕鱼大业,需要与他合作。” 

 古时候捕鱼,尤其是海上捕鱼,资源虽丰,风险也很大。 

 即便长孙冲捕获大量鱼群,若没有妥善处置的人,以古代的保存手段,这些鱼终将白捕。 

 在古代,长期保存肉食的方法,是腌制。 

 对于那些底层百姓,一斤鱼肉五文钱,肯定会兴高采烈地买回去。 

 更何况,重盐腌制的鱼肉,还顺带着买了盐。 

 长孙冲拱手:“臣明白了。” 

 几个月后。 

 清水岛。 

 一座崭新的港口,拔地而起。 

 长孙冲目光如炬,沉声问道:“一切可都筹备妥当?” 

 副手张三在一旁,嘴角挂着笑。 

 “大人就别操心了,大伙儿都摩拳擦掌好几个月了,还能有啥没准备好的?” 

 然而,长孙冲的脸上却无半点笑意。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 

 李恪临行前的嘱托,犹在耳边。 

 在清水岛一带,建立起一座足以滋养整个东北的渔获市场,为即将到来的移民铺路。 

 “将作监的大匠们呢?关键时刻,可不能让咱手里的网出半点岔子!”  长孙冲眉头紧锁,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