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一门心思致富就行了,什么虚名他也不在乎!
谁都听得出来,马汉升叫高加林“驸马爷”,意思就是恶心他老丈人马建国是马店的“土皇帝”。他见高加林不生气,还用话把他噎了回去,圆场说:“玉芳那女子在我眼里就是公主,她对谁都可亲,没有架子,你是她男人,自然就是驸马爷!” 马店的人谁不知道高加林,近两年大报小报报道,这个马建国的女婿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大家围着他问着县城里的奇闻怪事。他乐于和他们说道,同时问一些他想知道的信息,一直谈到快吃晌午饭,他又沿着原路返回。
高家村的小队长害怕高加林回来抢他们的位置,个个惴惴不安,纷纷探听他的动向。
高明楼高兴坏了,高加林这次回乡创业,让他如鱼得水,下午就来到养猪场,要把自己的担子交给他。
那时候的农村干部,很多也是接班,自己下去了,如果儿子有点本事,就让儿子接着干,儿子实在不行,儿媳妇可以的,也能勉强把担子扛起来。要是都不行,就从侄子里挑一个出来,除非万不得已才会把印把子交给外人。
高加林听玉芳说过,有次巧英私下问过她,要是自己接了老公爹的班儿,她有什么看法。玉芳是巧玲的同学,自然顺着说一定会大力支持她,巧英又说,自己那文化不行,是个睁眼瞎,害怕公社的人嫌弃,玉芳说那还不简单,我来给你当帮手。
权力是一个好东西,高明楼一直以来尝到了取之不尽的好处,如今还能走得动,哪会轻易松手。
高加林果断拒绝了高明楼的“好意”,避免这个“土皇帝”再出什么歪招儿,自己现在一门心思就是致富,有钱了,谁还在乎一个虚名。
这是他第二次从城市回到农村,相比第一次的落魄和沮丧,这次属于光荣回归,公社派人来家里慰问,《陕西日报》、《延州日报》相继在头版发表了采访文章,让高家和马家的脸上都有了光,为高加林的返乡创业营造了巨大声势。
礼拜天郑家父子也来过两回,第一次是带着厂里的干部来慰问,摸摸高加林的底子,别再卷土重来杀个回马枪,当明白了高加林的创业意图确定后,他们又来了第二次,这次是终止了聘用合同和股份协议,为了日后让高加林继续提供生猪和鸡子的供应,按照原股份协议的标准,又把年底没上班的的几个月折合成奖金一并交给了高加林,这样算是给郑必成和高玉智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