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形去知 作品

第2章 认知边界,炼造模版

话说回来,倘若炉中的三缕十三丝先天之气,足够炼造出直接让他“长生不老”,“永恒不灭”的事物。 陆钧完全用不着像现在这样谨小慎微,大可直接化身永恒不灭的宇宙真神,从此主宰这尘世间的一切。

 可惜依照“太虚造化炉”的反馈,想要炼造让他直接“长生不老”的事物,三缕十三丝先天之气还远远不够。

 至于“永恒不灭”,那就差的更远了。

 想到这一点,总让他忍不住的扼腕叹息。

 好在,陆钧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即使没有此宝,他未来也不会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只是,若想要反抗这人世的牢笼枷锁,依旧力有不逮。

 最好的情况,恐怕也不过和光同尘罢了。

 现在有了此炉在身,陆钧坚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奋进求索。

 终有一日,他必将证得长生不老,永恒不灭。

 当然,志向尽可立得的远大些。

 但为了实现大志,脚下的每一步,还需要走的坚实。

 眼下太虚造化炉中的先天之气,拢共不过三缕十三丝,数量十分稀少。

 一旦耗尽,只靠宝炉自身采炼星辰海中普通的物质能量,然后返本还源进行凝炼,所耗时日少说得以亿万年记。

 所以对于每一丝先天之气的使用,都要慎之又慎,万万不能胡乱糟蹋。

 务必要保证在炉内现有的三缕十三丝先天之气耗尽之前,实现两个目标。

 其一,是让陆钧本身,拥有至少比肩日月星辰的,数以亿万年计的漫长寿命。

 只有如此,他才能活到太虚造化炉凝炼出下一丝先天之气。

 其二,则是让陆钧本身,拥有肉身高速横渡宇宙虚空的强大能力。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浩瀚星空中,寻找其他更加高等的物质或者能量,从而缩短先天之气的凝炼过程。

 这两个目标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保证自身能够长久的拥有并使用太虚造化炉“炼假成真”的能力,直至他最终证得永恒不灭。

 比较下来,前者相对更加保险,有着保底的收益。

 而后者则相对更加冒险,即使自身能够横渡宇宙虚空,也难以保证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够找到更加高等的物质或能量。

 但以陆钧的昨夜短暂的模拟试验来看,实现横渡宇宙虚空的难度,要比拥有堪比日月星辰的漫长寿命容易很多。

 到底该选择哪个方向,目前他还无法决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其实如果能二者兼得,自然最好,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尤其是在谋求长生不老,永恒不灭这样的远大目标时,更要首先考虑到最坏的情况。

 只有最坏的情况,他都能接受,制定的方案,才能付诸行动。

 只是,哪怕智者千虑,也难免一失。

 更何况,陆钧很清楚以自己当下的水平,还远不能和历史上那些声名赫赫的智者相比。

 因此,他一个人再怎么思虑周祥,也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若是换成其他事情,还可纠集沈栖鹤这样的朋党,共同筹谋擘画。

 可惜事关太虚造化炉,注定一切的思虑与决策,只能由他自己完成,绝不可假手他人。

 否则便是授人以柄,必然贻害无穷。

 考虑到以上种种因素,陆钧从昨天后半夜便定下了初步的目标:

 使用太虚造化炉消耗先天之气,炼假成真的第一件造物,必须拥有以下特征。

 第一,必须全面提升自身储存信息的记忆与检索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声音,图像,二维影像,三维空间,四维时空等各种信息的记忆与检索。

 第二,必须极力补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包括比较,分析,联想,提炼,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综合在内的一整套思维过程。

 第三,最好能够提升自身的智慧。

 前两者,属于必须要达到的条件,至于第三者,则属于锦上添花。

 倒不是说陆钧不想成为一个“智慧”之人。

 相反,他十分渴望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智慧”。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陆钧目前的认知中,“人的智慧”这样人为设定的高度抽象的概念,其实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和定义。

 实际生活当中,“智慧”这个词,更多是时候是用来称赞别人的某种行为。

 譬如有人把举一反三称作智慧,有人把急流勇退称作智慧,有人把八面玲珑称作智慧,有人把明察秋毫称作智慧,还有人把老谋深算称作智慧……

 至少,陆钧还没见过那个人,能够给出“智慧”的准确定义。

 以他自己这些年来的粗浅认识看,“智慧”是一种属于生命独有的,基于身心的高等思维创造活动。

 包含生命体对一切天地自然,虚实万象进行感知,认识,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创造的过程。

 更是他认识中,判别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因素之一。

 这一过程中包含的变量实在太多,可以说时刻处在混沌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此无从精确描述,无从准确定义。 相应的,以陆钧的认知程度,也无从凭空造化,炼假成真,造炼出一桩所谓提升“智慧”的事物。

 话说回来,从这里也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那就是太虚造化炉这桩至宝,除了“先天之气”这个明面的限制之外,还存在一个隐形限制。

 那就是使用者的认知边界与想象能力。

 所谓无中生有,凭空创造,炼假成真的前提,首先得使用者脑洞大开,突破认知,想象得到,构造得出。

 对于那些使用者无从认识,无从理解,无从想象的事物,纵然有太虚炉在手,依旧无从企及。

 这个现象,其实很像是科学家研究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推翻旧的认识,建立新的认识的过程。

 想要推陈出新,只能不停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并对其进行理解,分析,推理等等完备的思考,才有那么一丝希望突破认知边界。

 这也是陆钧对自己将要炼假成真的第一件造物,设定必须提升自身记忆与思维能力的原因所在。

 强大的信息记忆与检索能力,能帮他将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攒的庞大信息,快速吸收进自己的大脑,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超级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