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海外华人的“云问诊”
洛杉矶的阳光刚漫过窗台时,李女士正跪在地毯上,举着手机给女儿拍舌苔照。五岁的小姑娘刚喝完牛奶,舌尖还沾着点奶渍,她用棉签轻轻擦了擦,又让女儿张开嘴——舌尖抵着上颚,舌中展平,像苏怀瑾视频里教的那样。手机亮度调到最大,屏幕映得她眼角的细纹都清晰可见:“再坚持一下,拍完给你看动画片。”
第三张舌底照最难拍,小姑娘总忍不住缩舌头。李女士耐着性子哄:“就像小狗狗伸舌头喘气,把舌头往下压一点,对……”照片终于拍清楚了,舌底的络脉淡淡的,没什么异常,但舌尖密密麻麻的红点像撒了把红砂糖——这是她连夜刷苏怀瑾的vlog学到的,“舌尖红点多,可能是血热”。
她点开“瑾姐体质自测”小程序,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症状描述框里写得像封家书:“女儿去年确诊过敏性紫癜,腿上总有小红点,用激素治疗2个月,最近总喊膝盖疼,饭也吃不下,瘦了两斤。西医说‘是激素副作用,正常’,但她昨晚疼得翻来覆去,我看着心都揪起来。这边买不到地道的中药,要是能寄点过来就好了,哪怕贵点、慢点开也没关系。”末尾附了三张舌苔照,每张都标了拍摄时间:“上午9:15,未进食”。
发送成功时,国内已是深夜11点。苏怀瑾刚整理完脉诊记录,案头的当归还带着甘肃基地的泥土气。手机提示音亮起,她点开照片放大,指尖划过小姑娘舌尖的红点——比常规的密集,像刚冒头的草莓。又翻了翻李女士附的激素用药清单,泼尼松的剂量标得清清楚楚。
“血热夹瘀。”她在便签上写,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静夜里格外清晰。回复框里,她先敲了饮食建议:“停所有零食(尤其芒果、草莓、海鲜,这些容易发,会让红点变多),每天煮小米粥、蒸山药,别放糖。”想了想,又加了句:“山药选面的,别买脆的,蒸出来面面的,孩子可能爱吃。”
然后是药方:“生地6g、丹皮3g、紫草3g——都是孩子能用的药,凉血又安全。药材我让合作的物流公司寄,收到后拍张药材照片给我,怕路上被掉包。”最末段她特意加粗:“激素别突然停,我给你做了‘每周减量1/4’的表,你一定先给孩子的主治医生看,他说可以再改,千万别自己调。”发送前,她又检查了一遍剂量,把“丹皮3g”的“3”描得重了些——孩子的药,半点不能马虎。
手机提示音吵醒陆则衍时,他正趴在书桌上补眠,胳膊下压着跨境物流的合作清单。“本草速递那边我熟,”他揉着眼睛翻通讯录,指尖在屏幕上滑得飞快,“他们有药用植物出口资质,上次帮甘肃药农寄当归到巴黎,通关只用了三天。”电话接通时,他报的需求条理分明:“药材要附苏医生的医师资格证复印件、方子说明,注明‘儿童调理用,非处方药’,包装上多贴张‘个人自用’的标签,别让海关以为是商用。”
挂了电话,他看见苏怀瑾还在改回复,屏幕上“山药选面的”几个字被标了黄。“我让物流公司在包裹里塞包茯苓饼,”他说,“低糖的,孩子能吃,也算给她们添点念想。”
两周后的清晨,苏怀瑾刚到诊室,就收到了李女士的视频。背景是洛杉矶的后院,棕榈树的影子投在草坪上,小姑娘穿着粉色连衣裙,正蹲在花丛边摘花瓣。“腿上的红点少了一半!”李女士把镜头对准女儿的膝盖,之前成片的小红点淡成了浅粉色,“激素减到原来的一半,昨天没喊膝盖疼,还主动吃了半碗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