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一句。  也就是提醒天子,该给他王允封官授权。 

 可小皇帝哪里懂得这些?人家还是个孩子,哪里听得懂那么多弦外之音。被王允这一问,反吓得不知所措,也停止了啼哭,只是愣愣的看着王允。 

 还是杨彪比较机灵。 

 杨彪一看这情形,赶紧上前奏道: 

 “此番诛董,王司徒功不可灭。其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赤诚之心,不让霍光;吐哺之情,堪比周公。陛下年幼,还是小屁孩一个,请以王司徒录尚书事,总领朝政,以治天下。 

 “总朝政、录尚书事”,也就等同于相国。 

 与董卓没什么两样。 

 “可,准奏。” 

 刘协习惯性地说道。 

 这句话,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在朝堂之上说得最多的三个字。以前董卓奏事时要求他这样回答的,现在王允和杨彪奏事,他依旧这样回答。 

 “谢陛下!” 

 王允向刘协行了一礼。 

 再大步往前,抬脚走上丹墀,站在刘协的一旁,面向群臣,朗声说道:“诸位义士诸贼有功,当予封赏: 

 吕布斩杀董贼为首功,拜卫将军,节制长安城内守军及北军,封温侯,食邑五千户。 

 王通为次功,拜镇北将军,节制南军,封高阳侯,食邑三千户。 

 王越复职虎贲中郎将,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徐晃拜轻车将军,调至镇北将军王通帐下听令。 

 黄琬为执金吾,李肃为右中郎将,吴硕为禁卫统领,种辑为司隶校尉,为越骑校尉,宋翼为右扶风,王宏为左冯翊。 

 杨彪、士孙瑞、杨瓒、黄琬、徐晃、李肃、王越、种辑、郑公节、吴硕、吉平等人,皆封亭侯……” 

 这些都是早就协商好了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晃。 

 徐晃本是杨奉的部将,被王通拉来参与诛董,杨奉并不知道此事。而现在,王通又暗中勾连王允,下旨封徐晃为轻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