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 作品

元朝那些事43《宋幼主诗》

咸淳十年腊月,临安城的雪比往年都冷。贾似道的船队在丁家洲被元军冲得稀碎,前线的败报像纸钱般飘进皇宫。六岁的赵昺缩在杨太妃怀里,听着偏殿外宫女们的啜泣——太后抱着他哥哥赵?,正把传国玉玺往元人手里送。

 

“阿奶,他们为什么要抢皇伯伯的石头?”赵昺的手指抠着杨太妃的衣襟,孩童的好奇里藏着恐惧。杨太妃没敢应声,泪水顺着皱纹滚进衣领:石头没了,大宋的天,也塌了。

 

元兵闯进皇宫那日,火把映红了雕龙柱。杨太妃裹着灰布斗篷,把赵昺塞进食盒,混在宫娥的膳食车里往外推。车轱辘碾过御道的砖石,每一下都硌得人心慌。途经思政殿时,赵昺突然掀开车帘——他看见父皇的龙椅上,坐着个蒙古将军,靴底还踩着大宋的绸缎坐垫。

 

“阿奶,皇爹爹的椅子脏了……”孩子的童声惊得杨太妃浑身发颤,她猛地捂住他的嘴,指甲掐进肉里也不敢松手。直到车出了涌金门,听见元兵的马蹄声渐远,才瘫在地上恸哭:“昺儿啊,咱大宋的椅子,再也干净不了啦……”

 

福州的行宫不过是艘改装的漕船。赵昰即位那天,舱里飘着霉味,陆秀夫捧着玉玺的手直哆嗦,张世杰的战甲上还凝着泉州海战的血痂。赵昺蹲在角落玩贝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都红着眼眶喊“万岁”。

 

船往南漂,海水成了唯一的依靠。风浪大时,赵昺会被抛到舱顶,抓着横梁像只惊惶的小兽。杨太妃把他裹在浸满海盐的棉被里,哄他:“昺儿闭眼,等再睁眼,就到泉州啦。”可泉州的蒲寿庚早已叛变,城墙上的“宋”字旗换成了元人的狼头纛,城门口堆着宋军的头颅。

 

那晚,赵昺被饿醒了。他摸黑爬到舱外,看见陆秀夫蹲在甲板上,就着月光啃硬饼。饼渣掉在甲板上,陆秀夫像怕惊动谁似的,慢慢捡起来塞进嘴里。“陆叔叔,你为什么吃地上的饼?”孩子的声音让陆秀夫浑身一僵,他转身时,赵昺看见这个总穿青衫的大人,眼角亮得像浸了水的星子。

 

祥兴二年正月,崖山的浪卷着腥气。张世杰把千艘战船锁成连环,铁链撞出的声响,像大宋最后的丧钟。赵昺的“行宫”在阵中央,布幔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他抱着杨太妃给的虎头枕,听着远处元军的呐喊,问陆秀夫:“他们是来给朕送年礼的吗?”

 

陆秀夫没答话,只是把孩子的虎头枕又紧了紧。决战前夜,他跪在舱外,听着舱内杨太妃低低的哭声,突然想起十年前,自己刚中进士时,在临安街头见过的太平景象——那时的赵昺还没出生,宫墙内的牡丹开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