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梨花O 作品

第432章 港区凶宅4

老人离开后,陈伟明独自站在被封印的灶台前,空气中仍残留着若有似无的甜腻腐臭味。红线上的铜钱偶尔微微颤动,发出几不可闻的嗡鸣,提醒着他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幻觉。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字迹潦草而急促,仿佛书写者正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

 “第三天:凌晨三点又被刮擦声惊醒。这次不是在厨房,而是在卧室门外。我打开门,什么也没有,但地板上有些湿痕...”

 “第五天:找了道士来看。道士说灶台下面有‘东西’,但他处理不了。走前给了我几道符,说能保七天平安。费用很贵,但愿有用。”

 “第七天:符纸开始变黑了。昨晚梦到一个女人在厨房做饭,但锅里煮的不是食物...”

 伟明一页页翻看,笔记中的恐惧几乎要从纸面溢出。上任租客的记录越来越混乱,最后几页几乎全是狂乱的涂鸦和重复的“它饿了”这句话。

 最后一条记录日期是三个月前:“道士说的七天到了。符纸全黑了。今晚我要撬开那个柜子看个究竟。要么解决它,要么让它解决我。”

 笔记到此戛然而止。

 伟明感到脊背发凉。他现在明白为什么上任租客“突然搬走”了。合上笔记本,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如果封印只是暂时的,他必须在失效前找到根本解决方法。

 第二天,伟明请假没去上班。他首先去了区议会办事处,借口要写一篇关于老社区历史的报道,请求查看上海街那栋唐楼的档案。

 一位中年女职员帮他调出了档案。微缩胶片上记录着这栋楼的历史:建于1962年,最初是职工宿舍,80年代改为出租住宅。档案中有几次维修记录和投诉登记,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没有关于意外事件或犯罪的记录?”伟明试探着问。

 女职员犹豫了一下:“那些不归我们存档。你应该去警局或报纸档案室问问。”

 伟明谢过她,正准备离开时,女职员轻声补充道:“那栋楼...我小时候住在那附近。街坊都说那栋楼‘不干净’,特别是四楼。据说曾经有对母子死得很惨。”

 伟明立刻追问:“您知道具体是哪间单位吗?”

 女职员摇摇头:“几十年了,谁记得清。只记得大人们都不让我们小孩靠近那栋楼。”她压低声音,“听说那个母亲相信邪教,把自己和孩子献祭了为了发财。后来有人在灶台里找到...部分遗骸。”

 伟明感到一阵恶心。他道谢后离开,直奔中央图书馆的报纸档案室。

 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他终于在一份1978年的旧报纸上找到一则小报道:

 《油麻地伦常惨案 精神失常母亲杀子后自尽》

 报道简短而模糊:一名林姓女子疑似因经济压力和精神问题,在寓所内杀害其五岁儿子后自杀身亡。邻居因多日未见母子二人且闻到异味报警,才发现惨案。报道未提及具体地址和细节,但时间地点与老职员说的相符。

 伟明抄下相关信息,决定去警局试试。但警局的接待人员告诉他,超过二十五年的案件档案不再对公众开放,除非是直系亲属或有法律许可。

 沮丧的伟明回到唐楼时已是傍晚。刚走进楼道,他就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到达四楼时,他发现自己的单位门微微开着一条缝。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离开时锁好了门。

 谨慎地推开门,单位内一切看似正常,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新的气味——像是焚香和某种草药混合的味道。

 更令人不安的是,厨房灶台上的红线有一处已经断裂,铜钱散落在地板上。那些符纸的边缘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变黑。

 “不会吧...”伟明喃喃自语,恐惧感重新攫住他的心脏。

 他小心翼翼地走近灶台,注意到断裂的红线似乎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割断的。就在他弯腰捡起铜钱时,一个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

 “谢谢你把封印弄弱了。”

 伟明猛地转身,但身后空无一人。那声音既像孩童又像成人,扭曲而诡异,直接在他脑海中回响。

 “谁?”他颤抖着问。

 “你很快就会知道了。”声音轻笑着,“我们都等不及要见面了。”

 伟明冲出单位,几乎是从楼梯上跌撞下去的。他跑到街上,大口呼吸着夜晚的空气,试图摆脱那种被无形之物追逐的感觉。

 他拿出手机,尝试拨打老人的号码,但只听到空号的提示音。仿佛那个老人从未存在过。

 绝望中,伟明想起茶餐厅老板提到的庙宇。他用手机搜索附近的庙宇,最近的一间是几个街区外的观音庙。

 虽然已是晚上,庙宇仍然开放。伟明走进庙内,香火的气息让他稍微平静下来。一位年长的庙祝注意到他慌乱的神情,主动走过来。

 “有什么事吗,年轻人?”庙祝和蔼地问。

 伟明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经历。令他惊讶的是,庙祝并没有表示怀疑或嘲笑,而是认真地听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说的那栋楼,我有所耳闻。”庙祝面色凝重,“那不是普通的冤魂,而是积累了数十年的怨气和吸引来的邪物结合体。普通的超度可能已经不够了。” “那我该怎么办?”伟明急切地问。

 庙祝沉吟片刻:“你需要找到他们的遗骨,给予适当安葬。但首先,你需要知道确切的位置和他们的名字。”